<p class="ql-block">今天是妈妈仙逝百日,我在客房里坐了许久,看着那张空荡荡的小木床,心里默默地跟她诉说着久别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从小到大,您总是用无言的母爱呵护着我,正是在爸爸妈妈爱的港湾里,我的身心才得以健康地成长,而且好像长得还不算太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件小事。有一天妈妈正在屋里做牵引(一种治疗颈椎的方法),无意中跟我聊起给姐姐织件新毛衣,把她那件旧的拆掉给我织。这原本是很合理的做法。因为旧衣会有一部分毛线因磨损而废弃,剩下的线正好可以织小一点的衣服。况且我自小就不太在意穿什么,尤其讨厌新年穿新衣的刻意。然而那天也不知哪来的邪性,现在想来可能是平等意识的初步觉醒吧!毛衣仅是一个由头和载体。反正我破天荒地对妈妈的做法表示强烈抗议,还跑到邻居王奶奶家控诉,气的妈妈牵引也没有做成。之后的事记不太清了,总之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大的旧毛衣可以改织小毛衣的道理。好像也是从此之后,妈妈再没用旧毛线改过外穿的上衣。我曾经穿过用五色线织成的毛裤,现在偶尔看到街上时髦女孩穿的花条裤子,就会想到妈妈超前的艺术作品,不禁哑然失笑。妈妈就是用她含蓄内敛的慈爱为我编织出色彩斑斓的艺术之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初中时为了学习便利,妈妈把她那块英纳格坤表送给我戴。不想为此竟遭到数学老师隐晦的批评,理由是学生没有收入不该戴这种“奢侈品”,以免引起其他同学的不适。我委屈地把它还给妈妈。她却跟我说,让你戴表是让你珍惜时间,改掉延宕拖拉的毛病,绝不是在向谁炫耀。以后无论你做什么事都要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是为利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呢,还是只为屈从逢迎他人。由此我明白了,一个独立的人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只会依附屈迎、盲从随波,永远也站不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秋末的某一天,和妈妈晚饭后出门消食,信步踱进离家不远的亨得利表店。我猛然看到一块梅花坤表,小若纽扣,金灿灿地摆放在柜台正中央的墨绿色绒布展台上。那惊艳的外表让我禁不住小声暗叹,啊,好美呀!几个月后,在我生日的晚上,那块美得不可方物的小金表,便静静地出现在了我的床头柜上。二十三年后的农历七月廿九日,我也以同样的方式送给席老一块英纳格创建150周年的纪念款。今天,这两块表都安静地躺在我的小木匣里,虽然它们都已“休息”了,但在我的心中,它们就像妈妈的爱,永不停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是个极具小布尔乔亚情怀的人。我从小受她这种影响很深,喜欢一些艺术性很高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喜欢收藏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儿,比如漂亮的麻纱手帕,精美的绣品、玻璃、骨瓷、木器、书签、真丝羊毛衣料等等,总之,所有美的东西我们几乎都喜欢。经常,我俩隔段时间就会搬出那些心爱的小玩意儿,细细地玩赏一番,然后再小心地按原样归位收藏好。这过程的仪式感,就让我们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此外妈妈还亲手教会了我裁剪缝制衣服。从小学开始,我就给全家人设计缝制小到衬衫裙子,大到棉服大衣的各季服装了。在这种创造性劳动中,我发现了自己无穷的想象潜能。从妈妈身上,我学到了对精致生活的虔诚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艺术品位的思辨甄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对这种小布尔乔亚生活的痴迷,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我对妈妈更是刮目相看了。那是1982年春的某天晚上,爸爸到北京编书去了,晚饭后无事可做的我,和妈妈拿出奶奶的歌本随意翻看着。当翻到俄罗斯的《纺织姑娘》时,妈妈突然小声地唱起谱来。这让我一下子惊掉了下巴。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妈妈会唱歌,更没想到她竟然还会唱谱。我耳朵里整日充满的是爸爸的歌声和各种戏曲唱段,绝想不到妈妈也有这本事。确实是真人不露相啊,听着妈妈带着磁性的嗓音, 我想起她跟我讲过的一位同窗好友,两人相伴数年后,妈妈应邀去她家里玩儿,才发现她的这位好朋友竟然会弹钢琴。故事的最后妈妈感慨道,低调内敛不张扬才是最高级的贵气呀!盯着眼前专注唱谱的妈妈,我正有这样一种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印象中,妈妈表面上是挺严厉的人。是她要求我,走路要一字步,坐下要并腿,吃饭要闭口不出声,关门要面向屋里的人,对外人要有边界感的尊重,要独立,不要轻易依赖麻烦他人。正是有了妈妈这样严格的教育,今天的我才能够自立自尊自强自爱地独立于世,才有一颗向美向善之心去追求美好生活,塑造完善自我,让自己活得有自信、有价值、有意义、有情趣、有热情。我感恩妈妈给予我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是这样教育我的,更是身体力行这样要求自己的。在爸爸去世她还可以自理的五年中,妈妈坚决不要我们照顾,坚持在老年公寓独自生活。在那段岁月里,耄耋之年的她每天坚持锻炼、写字、看书、关注实事,尽己之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不仅于此,她还时时叮嘱我们注意身体,要锻炼,要不断学习,要体贴家人,要丰富自己的生活。在妈妈最后的时光里,虽然经历了脊椎手术和肿瘤折磨,她已经无法站立行走,但还是努力坐起来自己吃饭,在我的辅助下下地上厕所,坚持每日净身洗漱换衣,为了尽量减轻我们的负担,她极少给我们姐俩提要求,甚至因我们为她做点微不足道的事儿而过意不去,尤其怕因此耽误我们的学习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我清晰地体会到妈妈非常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性格特点。其实在潜移默化中,这种特性也传递给了我,对此我很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转眼您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天了。看着平整的空空的小床,一切如旧,还是那个拼花的绗缝床盖,还是那个薰衣草的小绣花枕头,床头还是那个您呼唤我时用的电铃,窗台上还挂着姐姐为您缝制的抽纸小布袋,床尾书架上还摆放着我手绘的我们娘儿仨的油画……那是您一睁眼便能看到的,最喜欢的画像。自您走后,我便改在每天在这个屋子里画画了,因为这儿挨您近,可以一边画画儿,一边跟您聊天儿,就像我们儿时绕在您的膝头,就像您从未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