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说过:“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只看脚下。尝试理解你所看到的,并思考宇宙为何存在。保持好奇心。”</p> 探究缘起 <p class="ql-block">这个暑假,我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去参观美国加州格里菲斯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踏入格里菲斯天文台的瞬间,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厅中央那台气势恢宏的傅科摆。长长的摆线从高耸的穹顶垂下,末端的摆锤沉甸甸的,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感,又散发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仿佛下一秒,就能带你窥见自转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这第一眼的相遇,就像给这场天文探索按下了启动键。</p><p class="ql-block">开启我们的探究之旅吧!</p> 探究过程 <p class="ql-block">七年级时,我们曾学过傅科摆证明了地球自转,但我一直不知道傅科摆是如何证明地球自转的,直到真正见识到傅科摆,我才去仔细了解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傅科摆小知识】</b></p><p class="ql-block">你可以把傅科摆想成一个超大号的秋千,推它一下,它就会一直朝一个方向晃。但神奇的是,过一会儿你会发现,它晃的方向好像慢慢变了——不是秋千自己想变,秋千由于惯性,仍旧往同个方向摆动,而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在转,带着咱们一起动,所以看起来秋千的方向发生了偏转。</p><p class="ql-block">它的摆动方向会随地球自转而偏转,偏转速度和纬度有关。比如在北极,摆动方向每小时会顺时针转约15度,转完360度约为24小时,而在美国加州格里菲斯天文台,傅科摆完成一周偏转需要42小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我的疑问】</b></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话,同样在极点位置,把傅科摆移到火星上又会怎样?其他八大行星上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实验雏形】</b></p><p class="ql-block">一个实验在我脑海里形成了。是否可以制作一个装置,通过不同的数据设置,给大家展示不同行星上傅科摆的摆动情况,更直观体验傅科摆的科学密码?以下是我的手绘设计图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数据调查】</b></p><p class="ql-block">动手前,我先傅科摆的摆动周期影响因素以及对八大行星数据做了调查。</p> <p class="ql-block">单摆周期核心公式:</p> <p class="ql-block">单摆周期和星球重力加速度以及摆长相关。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气体巨行星,没有固体表面(无法放置傅科摆),这里先不计入对比。 因为不同行星上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要模拟各行星单摆周期的话,只能改变摆长,改变比例和重力加速度成反比。自转周期比值看,水星和金星比地球慢很多,而火星接近地球,可以通过改变转盘的转动速度来模拟。</p> 实验过程 <p class="ql-block"><b>【实验材料】</b></p><p class="ql-block">铁架台,棉线,漏斗,颜料,卡纸,胶水,烧杯,一次性碗,马达,树莓派,马达驱动器,电脑等。</p> <p class="ql-block">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两个<b>【棘手问题】</b>:</p><p class="ql-block">一是漏斗孔太大,出水太快,实验现场有点惨不忍睹。</p><p class="ql-block">二是手动拨动转盘,转盘很难维持匀速转动,难以精准把控。</p> <p class="ql-block"><b>【一次改良】</b></p><p class="ql-block">漏斗口太大的问题,通过用滴管改良了漏斗孔得以解决。</p><p class="ql-block">转盘转速的问题,人工手速转动,太难把握,是否可以用马达来控制转盘转动呢?</p> <p class="ql-block">马达的确让转盘转动更丝滑了,但是速度太快了,无法调整速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上是实物链接线路图)</p><p class="ql-block">既然机械控制不行,那么能不能通过编程来解决呢?</p><p class="ql-block"><b>【二次改良】</b></p><p class="ql-block">程序通过树莓派传递信号来控制马达驱动板。看,正转,反转,快速,慢速,都能轻松实现,就是这么神奇。</p> 软件及环境 <p class="ql-block"><b>1.操作系统</b></p><p class="ql-block">Raspberry Pi OS </p><p class="ql-block"><b>2.编程语言和库</b></p><p class="ql-block">Python 3 (推荐Python 3.8+) </p><p class="ql-block">GPIO库:</p><p class="ql-block">RPi.GPIO:树莓派GPIO控制基础库</p><p class="ql-block"><b>3. 开发工具</b></p><p class="ql-block">VS CODE</p> 美化作品 <p class="ql-block">茫茫宇宙,更遥远的是黑暗和寒冷。而各大行星绕着恒星运动,又像是无声转动的黑胶唱片,播着自己的独特旋律,告诉我们宇宙神秘的密码。</p><p class="ql-block">一个想法在我脑海里出现了,把这个惯性装置美化成揭示宇宙密码的黑胶唱片。说干就干!</p> <p class="ql-block">用黑卡纸将转盘美化成黑胶唱片,摆动的漏斗当作唱针。酷酷的装置就装点好了。让我们来测试一下吧!</p> 测试结果 <p class="ql-block">单摆的摆长我们按重力加速度反比例设置。这里说明下由于模拟转盘转速问题,我们对行星的选择做了调整。水星的自转速度是58.6地球日,金星是自东向西转,自转速度是243个地球日,较地球都非常慢,按比例调整,转盘实际上是等于不动的。所以我们模拟了一个方向转的慢速金星,然后选了一个快速转的土星(土星自转速度10小时33分),进行快慢对比。更容易出片噢!</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来试一试通过人工干预摆动轨迹,创作一幅独特的作品吧。作品如下:</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点颜料在画面上干透,那幅由摆锤“画”出来的画,就像一本特别的宇宙笔记——弯弯曲曲的线像是行星转圈时留下的脚印,深浅不一的颜色像是不同行星留下的各自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看着这幅又有科学又有想法的画,我突然明白了:傅科摆来回晃,不只是在演示一个科学道理,更像是宇宙在跟我们说悄悄话;那些颜料画出的道道,不光记录了实验的过程,也是把大自然的规律说得明明白白。</p> 探究感悟 <p class="ql-block">这次来格里菲斯天文台,真的让我觉得:研究宇宙不是只有专家才能做的事,它就藏在每个人抬头看星星的时候,藏在我们总想问“为什么”的心里。我们可能就像这个摆锤一样不起眼,但只要一直保持好奇、一直去探索,就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和大大的宇宙碰出有意思的火花,也给这个世界留下点只属于自己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