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值全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兴国”战略部署之际,为积极响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广泛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通知》精神,落实元宝山区科协、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等六部门联合工作要求,平庄矿区第一小学紧扣“科普+润心”核心,以“科技兴国从娃娃抓起”为导向,按“全域宣传造氛围—知识普及打基础—多元实践促深化—总结提炼固成效”脉络,于9月有序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让科学种子在校园沃土中生根,让科技报国的萌芽在润心教育中生长。</span></p> 焕新校园 全域点燃科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普月启动首日,校园便披上“科学盛装”:校门口电子屏滚动播放“科普润心·智启未来——平庄矿区第一小学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的主题标语,红底黄字格外醒目,路过的学生忍不住驻足观看;每天上午大课间,校园广播站准时开播“科普小课堂”栏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树叶秋天会变黄吗?今天就来聊聊植物里的‘色素秘密’……”播音员稚嫩的声音伴着音乐,把科学知识送进每个班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前觉得‘科普’离我们很远,现在进校门就看到标语,广播里还讲科学知识,好像每天都在‘逛科学乐园’!”二年级一位同学背着书包路过电子屏时,会特意停下念一遍标语。通过“视觉+听觉”的全域宣传,学校让科普月从“文件通知”变成“随处可见的日常”,悄然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热情,为后续活动筑牢氛围基础。</span></p> 筑基知识 竞赛掀起热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学校以“以赛促学”推动科普知识普及,于9月15日启动“科普知识竞赛”筹备工作:赛前各班级利用班会课开展“科学知识小课堂”,老师结合教材讲解动植物奥秘、航天常识、环保原理;学生们自发组成“科普学习小组”,课间围在一起翻看《小学生科学大百科》,互相提问“中国天眼的全称是什么?”“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月25日,竞赛在综合楼综合活动室正式举行,各年级组队参赛,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环节。“冬天呼出的‘白汽’是什么?”主持人话音刚落,五年级代表队的张同学立刻按下抢答器:“是嘴里的热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准确回答赢得全场掌声;风险题环节,二年级队挑战20分难题“为什么鸡蛋能在盐水里浮起来?”,小队员们凑在一起讨论后,由李同学站起来答:“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虽然声音有点轻,但正确答案让台下老师纷纷点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终评选出的“科普小达人”刘同学说:“为了备赛,我和同学查了好多资料,现在连爸爸妈妈都考不倒我!”这场竞赛不仅让科普知识“活”起来,更通过团队协作答题,让学生在比拼中收获知识,在互动中凝聚集体荣誉感,悄然播下“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span></p> 深化实践 多维玩科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学校将科普活动延伸至课堂实践、自主创作与家庭互动,让学生从“学科学”变成“做科学”“玩科学”。</span></p> (一)科学课堂“动”,实验探原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学课上,老师们把“实验室”搬进教室:三年级开展“水的浮力”实验,学生们往清水里加盐,观察鸡蛋从沉底到浮起的过程,亲手验证“密度影响浮力”的原理;四年级做“电路搭建”小实验,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装简易电路,当看到自己接的灯泡亮起时,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以前老师讲‘电路’我总听不懂,亲手接一次就明白了!”四年级(3)班的王同学拿着亮着的灯泡说。实验操作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也让课堂成为培养实践能力的“润心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实验操作,科学课上老师们还通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讲解,把抽象的气象、光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比如在“天气与光学现象”主题课上,老师先播放气象雷达、气象站的实景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天气数据如何收集”;随后围绕“海市蜃楼”这一光学奇观,老师结合课件讲解原理,还邀请学生上台当“小讲师”,指着课件里的光路图分享理解。课堂上,学生们或专注观看视频,或踊跃上台展示,让科学知识在“视觉感知+互动表达”中深深扎根。</span></p> (二)自主创作“绘”,作品藏奇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课后,学生们化身“科学创作者”:中高年级围绕“植物生长”“中国航天”制作手抄报和思维导图——田同学的《向日葵成长记》,用彩色插画和文字标注“种子”“幼苗期”“现蕾期”等生长阶段,还详细说明“花盘随太阳转动”的特性;还有《西瓜成长记》作品,清晰呈现“播种期”“发芽期”“开花期”“结果期”的生长流程,配图生动形象;低年级学生绘制“科学绘画”,有的画“会飞的汽车”,有的画“海底科学站”,更有大量作品聚焦“未来航天”,如三年三班于忆珊的太空城邦画,充满奇幻建筑与跨星球互动;王馨逸的《月球度假村》,用梯子连接月球与地面城堡,童趣十足。还有邵文涵的“中国航天火箭”、杨东骏的“悬浮城市航天梦”等作品,或展现火箭升空的磅礴,或描绘太空城市的瑰丽,每一幅都饱含对科技未来的想象。9月20日,一份份手抄报、一幅幅科学绘画、一张张思维导图在科技教室廊道展出,打造“科普创意长廊”,课间时学生们互相讲解自己的作品,探索热情愈发浓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手抄报、思维导图与科学绘画,学生们还在航天主题创作中展现惊人巧思:有的制作出充满童趣的航天立体装置,将火箭、宇航员与行星元素创意融合;有的还原出“长征二号F”火箭的大型模型,细节处尽显对航天工程的关注;还有的打造出精致的航天场景作品……这些饱含创意的成果在科技教室廊道与“科普创意长廊”一同展出,背景里的荣誉证书更印证着创作的专业与深度,生动诠释了学生们在动手探索中对航天知识的理解与热爱,让“中国航天”的科学梦想在指尖创作中熠熠生辉。</span></p> (三)亲子互动“玩”,家庭蕴温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同步发起“亲子科普共行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科学小实验、制作科技小作品。活动启动后,家庭里的“科学氛围”格外浓厚——有的亲子组合制作“电力传输模型”,家长协助搭建输电塔与控制室,孩子负责电路连接,直观理解电力输送原理;有的一起创作“编程机器人”,家长指导编程逻辑,孩子动手组装乐高机器人,让其在预设指令下灵活移动;还有的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奥秘”,如模拟“大气压实验”,当孩子看到实验现象时满是好奇,家长耐心讲解背后的科学原理。这些亲子协作的作品与实验,让科学从课本走进生活,在家庭里播撒下探索的种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位家长留言:“以前陪孩子写作业总催‘快点’,这次一起查资料做实验,他追着我问‘为什么’,反而像朋友一样。”亲子互动让科普教育延伸到家庭,也让科学成为连接亲情的“温情纽带”。</span></p> 沉淀总结 成果赋能育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目前,平庄矿区第一小学的科普月系列活动已接近尾声。校园里,孩子们亲手创作的航天立体装置、“长征二号F”火箭模型等科普作品还在展评区熠熠生辉,这些充满童趣与巧思的成果,是孩子们在“看、学、做、玩”中触摸科学的生动印记。与此同时,学校正系统梳理活动材料:整理“宣传—竞赛—实践”各环节的总结报告,收录手抄报、科技小发明的创作故事与照片,制作纪实相册定格实验操作、竞赛抢答、亲子互动的暖心瞬间,让每一份成长都有迹可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科普月活动,以“科技兴国”战略为指引,摒弃复杂形式,以“循序渐进”的节奏让科学种子在孩子心中自然萌发——从校门口的标语到广播里的知识,从竞赛中的比拼到实验里的探索,再到亲子间的互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润心育人”的核心。这不仅是一场展示,更是一次播种:它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让科学知识入脑,更让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与科技报国的萌芽入心。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续学校将推出“每月科学小实验”“学期科普作品展”,推动科普教育常态化,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路。孩子们在这场科普盛宴中,既触摸到航天科技的神奇魅力,更在智能时代背景下,萌发了用科学探索未来、以创新拥抱时代的热忱,让“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校园成长新风尚。我们坚信,科技光芒已照亮孩子们的童年梦想,创新精神必将引领他们迈向更广阔的成长天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辑:隋向华 黄文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黄文华 张 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初审:李向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复审:王咏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审:于海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