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背影深处有回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俞吕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阳炽烈,九月二十七日上午十时,一群文学爱好者聚集在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景盛社区服务中心二楼,不是为追忆,而是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逢。</p><p class="ql-block">七十六岁的龚玉和老师的新书《一代人的背影》静静躺在桌上,封面上那几个字,重若千钧。</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正在成为历史的背影。”龚老师的声音平静,却让在场所有年轻的心为之一震。背影一一这个词在脑海中盘旋不去。这些渐渐远去的知青背影,却是一代人的青春,一个时代的侧影。</p><p class="ql-block">新书分享会设计了四个环节,如同四把钥匙,试图打开那扇尘封的时间之门。</p><p class="ql-block">“岁月回眸”里,龚老师讲述了一个细节:离杭那天,他在背包里塞了一包西湖边的泥土。到了北大荒,他把这包土撒在了黑土地上。“我想让故乡的土和边疆的土融合在一起。”这个仪式般的举动,让我看见了一代人在撕裂中求完整的努力。他们开荒、种地、住地窝子,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守护着来自江南的梦。这些细碎的真实,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让人动容。</p><p class="ql-block">“灵魂叩问”环节,一位老知青上台发言。他说:“我们这一生,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一生。但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我们也没有放弃思考一一为什么要来这里?我们能为这片土地留下什么?”他的声音有些颤抖,那是岁月沉淀后的清醒。理想与困惑,付出与挣扎,这些看似矛盾的情感,恰恰构成了他们那一代人复杂而真实的精神图谱。</p><p class="ql-block">最打动我的,是龚老师说的在艰苦的岁月里,劳作一天后,知青们会在煤油灯下传阅仅有的几本书,书页被翻得卷了边,字迹在昏黄灯光下模糊,却成为精神荒漠里唯一的甘泉。这让我想起此刻坐在空调房中的自己,手指轻划就能获取海量信息,却少了那种对知识的饥渴与敬畏。</p><p class="ql-block">当主持人说:“这是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太习惯于向前看了,以至于忘记了回头看看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这些背影不是要我们复制他们的人生,而是让我们明白一一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重要的是在属于你的时代里,活出生命的重量。</p><p class="ql-block">龚老师退休后从财经作家转向文史创作,何尝不是另一种“扎根”?年轻时扎根黑土地,年长后扎根历史深处。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代际的接力一一把个人记忆转化为公共历史,让飘忽的口述凝固成永恒的文字。</p><p class="ql-block">分享会结束,夕阳西斜。我看着龚老师签名的背影,忽然懂得:真正的背影从来不会完全消失,它们化作精神的琥珀,在时光深处发出持久回响。而我们年轻一代要做的,不是徒劳地换留那些远去的背影,而是从他们耕耘过的土壤中汲取养分,长出属于自己的年轮。</p><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个学者离开,会场安静下来。那本《一代人的背影》在暮色中泛着微光,仿佛在说:历史从未终结,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另一代人身上延续。那些看似远去的,其实正在以更深刻的方式归来。</p> <p class="ql-block">龚玉和老师新书分享《一代人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主持会议。</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溪文化研究会长作了重要讲话,</p> <p class="ql-block">作者龚玉和老师创作《一代人的背影》讲述了与知青一代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民间史践行者及同仁热情发言,表祝贺!</p> <p class="ql-block">夫妻知青上台搭档有表情的朗诵《当我老了》,引来一片掌声。</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会后社区领导发言,龚老师捐了书。</p> <p class="ql-block">文学爱好者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西溪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作了诗。</p> <p class="ql-block">《赞作家学者龚玉和先生》</p><p class="ql-block">——《一代人的背影》新书分享会</p><p class="ql-block">清平乐/张万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灯祥瑞,涓滴双西美。廿载萍踪收墨底,补史萤窗无寐。</p><p class="ql-block">沧桑写就峥嵘,浮生刻入烟汀。字里风雷犹震,钱塘又报新声。</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