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日因姨子来访,家中客厅不便作为直播场所,只得将直播安排延后,留待今日补录。虽事有耽搁,却也提醒我,生活中的变数常需灵活应对,计划之外亦有从容。</p> <p class="ql-block">清晨六点,照例在微信群、小红书、知乎、今日头条等平台浏览片刻。偏爱历史长河的回响、新闻现场的脉动、哲学思辨的深邃、心理学的幽微与教育学的温度。在小红书上,偶遇一曲旋律清越的歌,如清风拂面,令人心神一振,仿佛为这晨光添了一抹温柔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每日坚持在三七读书会读一篇拆书稿,昨日所读为《孔子的大历史1》,讲述少年孔子如何从卑微出身,一步步蜕变为万世师表的教育家。其人生轨迹,宛如一部逆风翻盘的史诗,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孔子大历史》出版于2019年4月,以生动笔触勾勒出孔子一生的起伏:他以私生子之身降生于世,在单亲家庭中艰难成长,却凭借坚韧与智慧,最终官至鲁国“大司寇行摄相事”,位极人臣。与此同时,他也亲历了春秋末年各国政局的波谲云诡与奇闻轶事。虽政治抱负终未竟全功,周游列国而不得其用,但其思想经后人传承与诠释,绵延千年,终被尊为至圣先师——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朽?</p>
<p class="ql-block">孔子深知自己起步晚于贵族子弟,故格外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他主动向有学识、愿助人的贵族请教,不耻下问。《论语》中“子入太庙,每事问”一句,正是他求知若渴的真实写照。面对太庙中种种礼器文物,他不因身份而怯问,反以好奇之心逐一探询,正是这份谦卑与执着,为他日后的博学奠定了根基。</p>
<p class="ql-block">他曾于季孙氏封地任职,掌管粮赋征收、账目登记,亦曾牧养牛羊。虽职卑事琐,却一丝不苟,账目清晰,牲畜繁衍兴旺。这些看似平凡的基层历练,实则锤炼了他的务实精神与管理能力,也为他日后治国理政积累了宝贵经验。</p>
<p class="ql-block">更为深远的是,孔子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在悄然构建自己的志业团队。他以教书为纽带,凝聚志同道合的弟子,培养骨干力量。这不仅是教育的传承,更是事业的奠基。正因如此,他的思想才能在他身后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由孔子少年逆袭之路,我得三重启示:其一,主动融入高层次的圈子,方能获得跃升的入场券;其二,虚心求教于高人,快速掌握领域核心知识与技能;其三,及早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团队,培育中坚力量。这三者,既是古人的智慧,亦是今人破局的钥匙。晴日朗照,心亦澄明,反思至此,倍觉前行之路,虽远必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