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撰写:冰 客</p><p class="ql-block">照片摄制:付 月</p> <p class="ql-block"> 衡水迎宾馆的透视墙,是一道温柔的地界。它轻轻隔开尘世喧嚣,墙内却藏着一汪能揽尽天光的碧水——这便是迎宾湖,亦是当地人常念起的迎宾馆的一部分。初见时,总觉这方水色透着不寻常的灵动:一千六百米湖岸线轻轻舒展,平均两米多的水深中藏着五六米深的幽蓝水域,十万立方米湖水稳稳托着天光云影;五十余亩水域周边,游人驻足赏景的闲适与晨练者漫步的悠然,在风里轻轻交织。它早已不只是迎宾馆的景观,更像一块温润的玉,将城市的生态与人文悄悄融在这一汪碧水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若说这湖的故事,得先提它的“前世”。它并非天造地设,而是由两处“旧迹”改造而成:一处是名为“胡堂排干”的人工河道,另一处是旧城村砖瓦厂取土后留下的大坑。从前的这里,没有如今的碧波荡漾,只有坑洼土地,刮风时便会扬起漫天尘土。可“胡堂排干”这个名字,刻着一代人的记忆——据史料记载,这项兼顾排涝与抗旱功能的水利工程,1973年便破土动工,西连骑王渠,东入滏阳河,只因工程指挥部设在胡堂村,便有了这个朴素好记的名号。过去数十年里,它像沉默的卫士,默默守护周边水土,雨季排涝、旱季输水,从未缺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到2007年,衡水市“三年大变样”的号角吹响,城市焕新颜,迎宾湖的“新生”也自此拉开序幕。那时,前进大街迎宾大道的规划蓝图落定,崭新道路如纽带般延展。市政部门重新梳理胡堂排干的旧河道,让它向南延伸,勾勒出更舒展的走向;2014年,迎宾馆开始着手改造馆内那段早已干涸的旧河道,“让沉睡的河床醒来,变成一汪灵动的湖”,成了迎宾馆人最迫切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改造的日子里,挑战接踵而至。受前进大街施工影响,这段河道截流后,里面堆着厚厚的建筑废料与生活垃圾,不仅影响市容馆容,还藏着环境隐患。但迎宾馆人没有退缩,一步步为这片土地“焕新”:先组织人员与机械,将河道杂物彻底清理,让河床露出原本模样;再引入清洁水源,看着湖水慢慢充盈,又投下一批批适宜的鱼苗,银鳞在水中穿梭时,湖水仿佛也有了呼吸;最后依着湖区不同的地形与水深,为每一片水域规划功能,让这汪水的每一处都能发挥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水有岸,更需有“魂”。为给迎宾湖添几分文化底蕴,我们特意登门拜访国学大师王学明老师,恳请他为湖区命名、定下调性。王学明老师沿湖岸走了一圈又一圈,时而俯身观水深,时而驻足端详湖形,最终根据我们分出的三段景致和想法,从北到南为每一段起了专属的名字。北段以玉蟾桥为界,唤作“爱莲湾”,这里种满荷花,盛夏时节,荷叶挨挨挤挤连成绿云,粉色荷花从绿云中探出头,微风拂过,荷香漫过湖岸,让人不由得想起“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风骨。从玉蟾桥往南至羲和桥,便是“羡鱼台”,这里水域开阔、水质清亮,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斑斓的锦鲤和草鱼,游人立在岸边,看锦鲤追着食物游动,偶尔有鱼鳍划破水面,溅起细碎水花,“临渊羡鱼”的惬意便从心底漫上来。羲和桥以南的水域最深,达五六米深,王学明老师为它取名“系日潭”,说要“用长绳系住太阳,让温暖光影常留此处”,这话里藏着的,是对每一位宾客的温柔期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给游人提供休憩之所,我们倚湖建起了五座凉亭,分别是悠然亭、陶然亭、憩赏亭,以及两座健身娱乐亭。其中悠然亭、陶然亭、憩赏亭与爱莲湾99号餐厅,还特意题写了四副对联,为湖区添了几分笔墨雅趣。悠然亭的抱柱联由王学明老师撰联、王会讲老师题写:“诗酒风华论茗戏鱼待月,琴棋雅兴养神乐水观荷”;陶然亭的抱柱联是田茂怀老师题写:“白干半醉赏月揽滏阳,水街漫步观鱼游花港”;憩赏亭的对联出自纪永起老师笔下:“憩爱莲湾观百千锦鲤,赏桃李园品十八酒坊”;爱莲湾99号的挂联由王学明老师题拟、高建华老师手书:“一带滏阳呈碧水,半城湖色映馨园”。墨字落于亭柱与檐下,风过时,仿佛能听见笔墨间的清雅回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串联起湖区三段景致的,是六座各有故事的桥,它们像六条精致的纽带,将湖的美系得更紧,也让湖的文化味更浓。香远桥是座七索吊桥,走在桥上能觉出轻微晃动,低头是满湖荷景,抬头是澄澈天空,“香远”二字恰与荷香呼应;为赞美这座桥,随国旺老师还在桥的南北两头题了对联,桥北是“爱莲湾上桥香远,垂柳湖边影韵长”,桥南是“香风漫舞迎嘉客,远影轻摇映碧湾”,墨色与桥景相映成趣,自建成之日起,香远桥就已经成为了游人打卡的网红桥。玉蟾桥是实心桥,“玉蟾”是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别称。因该桥紧邻爱莲湾,湾中荷花盛开,常与月色相伴,暗含荷塘月色之意。它看似普通,却默默起着阻水作用,防止羡鱼台的草鱼游到爱莲湾啃食荷花根茎,静静守护着一湾荷色。羲和桥之名源自传说,羲和是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太阳女神,为帝俊之妻,生有10个太阳。羲和桥位于水街南侧,且地处园内东方——中国文化中向来以东为上,东方亦是太阳升起之地,同时它毗邻系日潭,故取名“羲和桥”。它是一座拦水坝桥,因湖区南端地势较低,它拦起湖水形成两米左右的落差,水溢过坝体时,溅起细碎的水花,像撒了一把碎银,让湖面多了几分动态的美。爱鹅桥的名字藏着两层意趣:一是系日潭中心的鹅岛上养着黑白天鹅,游人常在此驻足观鹅;二是致敬“书圣”王羲之爱鹅的故事,桥名还是王学明老师亲笔题写,笔墨里满是文人雅趣。临池桥是简洁的平板桥,因挨着书画博物馆,便取“临池学书”的寓意,走在桥上,仿佛能闻到墨香与书香交织的味道。通幽桥是钢架结构,顺着它往里走,湖边散落着许多石刻,甬道又弯又长,走一步换一景,正应了“曲径通幽”的妙处。这六座桥模样不同、用处各异,却都请衡水书法界名家题了名,墨色落在桥身或石刻上,给冰冷的建筑注入了温暖的文化灵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围湖造景时,我们还做了一件特别的事,邀请众多书法名家,在湖区周边的石头上题刻作品,慢慢形成了一片石刻群。这片石刻群,在衡水乃至全国的酒店业里,都是独一份的。参与题刻的名家按姓氏笔划排序,能数出一长串名字:于伟、马誉炜、王习三、王学明、王家骥、王会讲、王晓冰、尹海金、<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智</span>超、田茂怀、田秀川、刘洪彪、刘金凯、刘精松、孙智勇、纪永起、李猛、李纯锡、李林青、张旭光、张文佑、张玉生、张进良、张洁民、张增良、张杰、陈茂才、陈润璞、宋国柱、宋世奎、杜长荣、林飞、郝湛秋、郝振林、高建华、夏金城、康树欣、靳梦旭、魏海涛、薛根深、随国旺。每一块石刻都是一幅作品,风吹雨打也磨不掉笔墨的力道,游人走过时,指尖触到石头上的字迹,便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厚重与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了水、有了桥、有了文化,更要有生机。我们沿湖岸种了许多树与花,让迎宾湖四季皆有景可赏。春天,海棠花落下粉白花瓣,像一场温柔的雪;桃花开得热烈,嫣红映在水里;柳树垂下嫩绿丝绦,轻轻拂过水面。夏天,法桐与白蜡的叶子长得浓密,撑起一片绿荫;苦楝树枝头缀满淡紫色花穗,风一吹便有淡淡清香。秋天是金色的,银杏叶黄得耀眼,像撒了一地阳光;柿子树与石榴树上挂着红灯笼似的果子;槐树的荚果在枝头轻轻摇晃。冬天虽冷,却有松树挺着苍翠枝干;榆树的枝桠勾勒出遒劲线条,让景致多了几分风骨。四季轮回里,树与花相映成趣,给湖区披上五彩外衣,也让游人多了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树多了,鸟也来了。每天天还没亮,麻雀叽叽喳喳地叫,像在唤醒沉睡的湖;喜鹊站在枝头梳理羽毛;戴胜鸟的羽冠时不时竖起来,模样俏皮;黄鹂的歌声清亮,能穿透晨雾;还有啄木鸟在树上啄着树干。白头鹎、八哥、伯劳、斑鸠……几十种鸟聚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得很。工程部的员工心疼这些小鸟,在高大的树上挂了几十个木质鸟巢,让它们有地方筑巢、孵蛋,看着小鸟在巢里进出,心里也跟着暖。季节变换时,迁徙的鸟儿也会来这里——家燕结对掠过湖面;大雁的鸣叫声从空中传来;白鹳、灰鹤在岸边慢慢踱步;白鹭贴着水面低飞;斑嘴鸭、绿头鸭在水中游弋;小黑水鸡在荷叶里钻来钻去;翠鸟站在蓬蓬上,看见鱼便猛地扎进水里,溅起一圈涟漪。每当这时,整个迎宾馆都浸在生机里,连空气都透着活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要说迎宾湖最亮眼的地方,当属水街。这条水街以羡鱼台为中心,南接羲和桥,北至爱莲湾,一百九十米长的主体建筑与爱莲湾餐厅采用木质结构建设或装饰,原木色透着自然的温润,独特造型更显优雅。水街顺着湖岸走势蜿蜒曲折,一半挨着陆地,一半探进水里,像一条柔软的玉带,轻轻绕在碧波之上。水街四周的景致也十分丰富:既有槐树、桃树、法桐、白蜡、构树、丝棉木这样的高大树木,也有冬青、扶芳藤、水蜡这样的丛生灌木;东岸的福秀岩用大块山石叠成,水面以上高达六米多,稳稳立着像座小山峰,瀑布从岩上落下,水花溅在脸上,满是清凉。宾客们扶着水街的栏杆,能将山岩流水、树影婆娑、湖光粼粼、锦鲤游弋的景致尽收眼底,深吸一口气,满是草木与湖水的清香,仿佛置身天然氧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水街两侧,是一处让人惦记的好去处。南端的板桥烤场,总飘着诱人的烤肉香,地道风味吸引着不少食客;北端的爱莲湾餐厅紧挨着湖水,坐在窗边就能看见满湖荷景,精致菜肴配上绝佳视野,成了许多人宴请的首选。如今,水街已成衡水餐饮界的口碑品牌,不仅迎宾馆的宾客爱来,还常承接城市里的重要接待活动,成了展示衡水饮食文化与城市风貌的一扇窗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在湖边,望着眼前的碧波、绿树、飞鸟与桥,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干涸的河道与废弃的取土坑。从昔日的荒凉,到如今的热闹鲜活,迎宾湖的蜕变,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城市空间改造,更是一场生态与文化的重塑。它像一颗温润的明珠,镶嵌在衡水的城市版图上,滋养着这里的生态肌理,承载着市民的休闲时光,也见证着这座城市一天天变得更好。每当夕阳西下,金色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模样,总让人觉得,这一湾碧水,还会继续书写更多温柔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