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7号早晨6多钟。成都的天空灰蒙蒙一片,天上还不时飘着几滴小雨。我们夫妻俩就登上去游玩乐山大佛的旅游大巴车。一位姓龚的导游小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向我们讲起乐山大佛的由来和历史。</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万元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宇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当时的乐山位于三江汇流之处,泯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水流迅猛无比,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少这里凶猛的水势,故想在乐山修一座大弥勒石像来镇压水患,平息江水狂躁,保一方平安。为普渡众生而发起了招集财力、人力、物力,经过三年努力终于招募许多银两。开启修凿乐山大佛的工程。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母亲俸信佛教,便要儿子捐赠俸金续建乐山大佛。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续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还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建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采捐献俸金继修乐山大佛。在经过三代工匠的努力下,至唐德宇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佛终于修建完工。</p> <p class="ql-block">上午9时左右我们乘车来到了乐山市中区南游客中心站。我们 车上共有21个人 ,有4人是坐游船在江面上观看乐山大佛。有17人去徒步登山深度观賞乐山大佛。我们四人(70周岁以上)登上了观光车去了嘉州渡游船码头。由此登上了游轮,游船不一会儿就起航。顺水而下,船上的工作人员要我们穿上了救生衣。很快就经过凌云山峰,过了乌尤山游轮市掉头逆水行舟。慢慢靠近凌云山峰,乐山大佛容貌渐渐清晰展现在人们眼帘之中。</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就那样安祥的端坐在凌云山岩壁之中。他俯视奔腾澎湃的江水,一副气定神闲模样 ,仿佛山川河流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它那高耸如同山岳般的身驱,让人们不禁抬头仰望。在那千年沧桑的脸颊上,体现出庄严和凝重。</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头与山头齐平,足踏大江,双手抚膝,神势肃穆,依山而凿、临江而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肩宽24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高,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p> <p class="ql-block">传说乐山大佛的耳朵里藏着一条通道,直通山顶的凌云寺。当地人说暴雨天站在大佛耳洞里,能听到千年前工匠凿石的回声。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两耳和头颅后,有一套没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沟。这些巧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在游船的甲板拍照留影。游船在乐山大佛面前停留约15分钟就缓缓向上游开走。这时导游小姐告诉我们,马上去游船的船尾去拍摄乌尤山和凌云山峰组成睡佛的景象。我连忙跑到船尾甲板上,拿出手机调整角度寻找睡佛的身影。在我手机屏幕上展现出一个神似睡佛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一个巨大的睡佛,全长大约有4000米。乌尤山构成了睡佛的头,山上的碎石、竹林、山路、亭院和寺庙仿佛是睡佛的发髻、睫毛和鼻梁。凌云山峰峰相连,形成了睡佛的身躯,而翘起的龟城山则构成了巨佛的佛足。乐山大佛坐落在睡佛之内,寓意“心中有佛”和“心即是佛”,构成了一个巧夺天工的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着人流登船上岸,走在两边都是古榕树的凌云路上。凌云路两边有几座古建筑和一些宣传佛教文化的建筑。同时我们也去了大佛文化广场,观看了一些标志性的建筑。随后回到集合点,结束了游览乐山大佛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乐山大佛雄伟壮观,给人们心中带来是一种震撼。乐山大佛的建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当时社会的集体努力,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象征。他的前世今生都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