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周末

亮亮

<h3>好长时间没去我们家的山地干活儿了。<br>​周末回去去了两次<br>​周五下午回去,我爸妈都去割糜子了,我也不知道钥匙在哪儿,就把包放我二爷爷家,在我二爷爷家拿了工具直接去地里。<br><br><br>​</h3> <h3>​因为种得是别人家的地,所以具体在哪儿我也不清楚,大概位置知道。<br>我爸妈去地里干活儿从不带手机,​上山我就扯开嗓子喊“妈”<br>​喊了几嗓子我妈才反应我过来是我的声音😂😂<br>跟着爸妈一起割了一下午糜子。<br></h3> <h3>回家我堂妹说你看见下地干活儿不愁吗?<br>说实话,工作后,我没觉得下地干活儿愁。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吧:<br><br>首先,我觉得下地帮爸妈干活儿是孝顺父母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未必是最好的。<br>其次,不是谋生的手段,没有工作压力;<br>再次,下地干活儿是接触大自然的最好方式,在缓解焦虑的同时还有点小小的成就感😜😜还有,一边干活儿,一边跟爸妈聊天,那股悠闲劲儿也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这个时候就特别讨厌来电话,尤其是工作电话😂😂<br>另外,干完活儿睡觉倍儿香🤭🤭<br><br>​反正下地干活儿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个状态才是最真实的我。常想我如果没上大学,在农村种地的话,应该属于村里“利萨级别”的家庭妇女吧😇😇<br></h3> <h3>回去我堂妹家的孩子特别待见我,我说估计我是他在蛇沟村看见最洋气、最美的女人🤭🤭<br>我堂妹说是最年轻的,他在蛇沟村除了他妈,没见过50岁以下的女人。我说完全是画蛇添足,根本不需要解释😂😂<br>​在城里混就没能拿得出手的比较优势😅😅</h3> <h3>星期六早上摘核桃。我爸说啥不让我去,心疼女儿,不想让“受苦”。我硬要去看看我们家的生物资产——核桃树和果树。<br>​核桃大部分已经落下来了,属于瓜熟蒂落,一小部分是抱树猛摇法摇下来的(想起上学时老师说过的调侃林学人的段子:采摘果实的四种方法——抱树猛摇法,猴子爬树法,碎石乱击法,棍棒重锤法),还零零星星摘了几个。带着手套还是把手指染得黑乎乎滴😂😂<br><br>​作为一个听过几次果树修剪课程的半吊子农业人,对我爸的修剪技术表达了高度的不认可。建议我爸去掉一半的枝条。理由是“龙多不治水”,必须要权责分明,枝条不能交叉重叠,因为交叉重叠就为推诿扯皮,出工不出力,还会恶性竞争,浪费营养,阻挡光照🤭🤭<br>修剪核桃纯粹不懂,就啥也没说🤫🤫<br><br></h3> <h3>​今年我妈说苹果要套袋,我说套袋就是好看不好吃。给苹果套袋就像女人夏天穿丝袜,优雅但不舒服。我妈说那就套一部分,一部分不套。<br>看果型还是套袋好,口感不套袋更好。卸了套袋,顺便摘了几个苹果,有不套袋的红果,也有卸袋子不小心弄下来的绿果,带子洲送我哥家。<br><br></h3> <h3>下午回到子洲,我给我嫂子出了个脑筋急转弯:一棵树上结的苹果,为啥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绿色?<br>我嫂子想了半天想不出答案。<br>我哥说有的套袋有的没套袋。<br>高鼎凯说因为有的地方照不到太阳。<br>我说高鼎凯看到了问题的根源。<br>我哥更了解农业农村,找到了直接原因。<br>其实答案并不唯一,嫁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啊🤭🤭<br><br>什么叫专业,就是外行看着很专业😂😂<br><br></h3> <h3>有老家可回也是一种幸福😄😄<br>所以现在特别能理解外面赚了钱的人,回老家大兴土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