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峡摩崖抒怀,‍镇北台长城望远

云隐清风

<p class="ql-block">  距陕西榆林市区约5公里处、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里,有一处原名“雄石峡”的地方,因山皆为红石故得名“红石峡”</p><p class="ql-block"> 现在问“雄石峡”很少人知道,但问“红石峡”当地人都会告诉你准确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  秀丽的门楼上方“红石峡”三个大字赫然入目,据说是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的遗墨。</p> <p class="ql-block">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时,为消灭海子中的水贼,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消灭了强盗,凿开了的石峡便是今天的红石峡……</p> <p class="ql-block">  榆溪河如一条绿丝带穿峡而过,两岸峭拔耸立的红褐色岩壁东西对峙,形成了长350米的天然画廊。</p> <p class="ql-block">  红石峡的摩岩石刻是其一大特点,被誉为塞上碑林,这些石刻大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其中东崖上的八十多处题刻,大多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凿刻的,如左宗棠的“榆溪胜地”、马占山的“还我山河”等……</p> <p class="ql-block">  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这里题刻抒怀……</p> <p class="ql-block">  石道仅容一人通过😏,故不可以走回头路。</p> <p class="ql-block">  峡内还有许多石窟,这些石窟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现在这里还有石窟33处,石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等,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遭到极大的破坏,但现存的石窟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红石峡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胜景,它以独特的丹霞地貌、丰富的摩岩石刻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距红石峡约2公里处有一座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它与山海关、嘉峪关并列为“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是明长城遗址中现存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红石峡出来走到镇北台大概10分钟左右,两处仅相距1.5公里,恰如姐弟般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镇北台形如宝塔,外观呈梯形,壮观又大气,走进细观它的宏伟更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台体呈正方形,为内夯黄土外包青砖的实心构造,它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4月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由时任延绥巡抚的涂宗俊主持修建。</p> <p class="ql-block">  各层台顶外侧均砌有高约二米的朵口,朵口上设有瞭望台、射口,各层朵口内四周相通,便于巡视与防御。</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镇北台的最高层,塞上风光尽收眼底。它与红石峡一刚一柔,一天一地,共同构成了榆林最动人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堡垒,它曾是边疆和平的守护者,见证了蒙汉两个民族从对抗到交融再到互市中繁荣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石峡与镇北台,前者秀中带雄,以丹霞为纸,河水为墨,书写着边塞的豪情与历史沧桑;后者雄浑磅礴,以黄土为基,砖石为骨,镇守着中原北望的河山。如果说红石峡的摩崖石刻记录着历代文人墨客、戎边将士的豪情壮志,那么镇北台则见证了多少金戈铁马和民族交融的盛景……</p><p class="ql-block"> 2025.9.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