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编号:4719936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文/编辑:刘江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9年9月23日,我率领作训股的战友们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终于完成了团党委交给我们撰写《步兵第四四六团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斗总结》、《步兵第四四六团二营4号桥反伏击战斗战例》、《步兵第四四六团一营激战4号桥战斗战例》、《步兵第四四六团二营围歼达聘苗之敌战例》以及相配套的战斗经过图。其中《步兵第四四六团二营4号桥反伏战斗战例》及《步兵第四四六团二营4号桥反伏击战斗经过图》被总参谋部汇编到《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成功战例汇编》一书中,并作为珍贵资料编写到《团史》中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终于忙完了手中的工作,团党委也批准了我回家休假的申请,我到团干部股办理了休假手续,稍作准备,便迫不急待地赶到成都火车站,登上了成都到北京的特快列车,心想尽快赶回家与家人团圆,共同欢度十年未在一起团圆佳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妻子的来信中获悉,为了让我尽快享受到儿子的光辉形象,不辞辛苦和老父亲一起抱着儿子来回步行40多公里(那时我们村到三门峡还没有通公共汽车),到三门峡照相馆为儿子照的半岁留影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着照片上,儿子胖胖的、十分逗人喜爱的面容,配着一双瞪得圆圆的、水灵灵的眼神,浑身洋溢着小男子汉的神态,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工作起来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把这张工作给人动力,生活给人激情,训练给人能量的珍贵照片,压在我办公桌面的玻璃板下面,每天下部队检查训练情况回来,他都与我相对一笑,喜爱逗人的神态,立马让你浑身疲惫不堪的劳累,变得轻松愉快,心情舒畅,好像一下子又年轻了许多,浑身上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并期盼着早日返回家乡,与妻子、儿子相聚,享受三口之家的温馨和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列车上闲着无事,一边欣赏着儿子的照片,一边遐想着见到儿子的情景:只见他看到我这个军人的爸爸后,从他妈妈的怀里伸着两只小手,扑到我的怀里,撒着娇,你一逗他,他便满脸绽放着笑容,笑得“咯!咯咯!”的响,脆甜的笑声,让人心中充满了一股甜密的热流。我也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坐在我对面一对中年夫妇见我是个现役军人,十分好奇地说:“什么事惹得你这么高兴?”。我便把儿子的半岁纪念照片替过去,他们看后高兴地说:“儿子长得真漂亮,圆圆的方脸,大大的眼睛,真是骨肉相连,一脉相承”。我对他们称赞心里很舒坦,便对他们说:“儿子还没和我见过面,不知道他爸爸长什么样。本来儿子临出生时我就休假在家准备迎接儿子出世,照顾妻坐月子。谁知事与愿违,接到部队发来的电报,要求立即归队。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忠孝不能两全。赶回部队后才知道我们团接上级命令,奔赴南疆,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对中年夫妇听后高兴地说:“我们的儿子也在广西当兵,也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还荣立了三等战功。我们就是应儿子邀请去和他一齐欢度国庆中秋佳节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听我们都是军人家庭,而都经历了硝烟弥漫战场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身受同感,心心相印,感情一下子拉近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情感滋润心田。能在列车上相识相逢,也是难能可贵的缘分。他们是四川仁寿人,我又在四川犍为军营服兵役,四川犍为军营被我们军人热情地称为:“第二故乡”。这样我们又成了半个老乡,他们也很键谈,我们聊四川风土人情,美味佳肴,名胜古迹;聊我参加对越作战的亲身经历,战争的激烈场面,仿佛成了知心朋友。不知不觉快到三门峡火车东站,我们互相留了通讯地址,以便今后有事方便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列车在三门峡火车东站停车十分钟,我背着行装与他们握手告别,并祝他们一路顺风,与儿子一起欢度国庆中秋佳节,合家欢乐,幸福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列车继续东行,铁轨蜿蜒成一道温柔的弧线,消失在远方,思念也随着这绵延的钢轨悄然生长。车厢内,我见他们夫妇倚在窗边,不停地向我挥手言别,我也向他们回敬送别的难舍。站台上,铁路职工的目光如星辰般坚定,为每一位归乡人照亮前路。他们用清晰的指引、贴心的帮扶,以及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抚平旅客因酷暑或延误而生的焦躁。他们以双手托起每一次温柔的奔赴,用行动诠释着“平安出行”的承诺。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铁轨碰撞的铿锵与心跳同频——“归心似箭”,这旣是旅客的期盼,更是铁路人的担当。铁路,不仅是归途,更是载满人间烟火与无声大爱的港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