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者:影子</h3> <h3> 有朋友自驾去了集安和梅河口,回来小聚,炫风景美好,梅河口的烟火与集安的边塞风情勾得我们心里发痒。终于在上个周末天色微亮,我们带上球球(那个爱追风的比熊)一路向北,开启四天三晚的集安和梅河口之行。 鸭绿江畔的古韵遗风当车子驶入集安时,这座小城正被阳光温柔地裹着,城市很安静,没有喧嚣的车流,也没有拥挤的人群,连风都带着几分闲适,不疾不徐。这就是我心底向往的样子。我预定了“小城人家民宿”,院落不大,老板娘很热情亲切。放下行李,饥肠辘辘的我们直奔民宿对面的朝鲜族饭店。冰凉劲道的冷面,石锅拌饭上了桌还滋滋作响。简单的一餐,却勾起了吃遍集安美食的欲望。填饱肚子,我们便去国门景区,满心期待近距离的欣赏鸭绿江对岸风光,再现抗美援朝的壮观。可到了景区门口,宠物禁止入内的牌子让我们犯了难。球球似乎知道是它的原因,急的原地转圈。正在我们为难时,来了一位大哥,他说可以带我们走一条秘密路线,可以给我们讲解,也可以给我们拍照片,而且收费只是门票的一半,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带上他,到了一个叫羊鱼石的江边。这是一处临江的观景台,景色很美,很壮观。鸭绿江的碧水就在脚下流淌,对岸朝鲜的房屋错落排列,能清晰的看见行走的和骑自行车的人,还有大解放卡车。大哥说卡车是我们国家淘汰运过去的。</h3> <h3> 大哥又指着界碑讲起了“抗美援朝第一渡”的故事,那些牺牲与坚守的故事悄悄的落在我们心里。</h3> <h3> 球球一改往日欢跃,蹲在一旁安静的望着江水,仿佛在倾听跨越时空的诉说。从鸭绿江畔国门景致中回来,我们驱车向着丸都山城、长寿王陵与好太王碑的方向驶去。车轮碾过城郊的柏油路,路两旁风景独好,民宿群、白墙灰瓦,古色古香,炖江鱼的招牌象只小手勾抓着味蕾。随着车子行进,两侧的树木愈发茂密,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树影,仿佛在指引着我们走向通往千年的时光小径。高丽王国的那些尘埃史诗静静的等待着我们吟唱。遗憾的是,这个地方因为修路暂时禁止开放,我们只好回到市区的博物馆听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从集安博物馆出来,已是傍晚。</h3> <h3> 我们循着攻略的标记往江边的“二嫂鱼庄”去吃江鱼。“二嫂鱼庄”就在江边,推门而入时,几口大锅正咕嘟冒着热气,满屋的鱼香。大铁锅里,几条江鱼炖土豆,锅边贴着金黄色的玉米面大饼子,一圈人围着铁锅“抢”鱼,你一条我一条的,仅几分钟,锅里鱼便分没了。我们要了最小的一条鱼4斤9两,鱼肉炖得酥烂,轻轻一提就脱骨。土豆炖得粉糯,大饼子切成块浸泡在汤里,外软里韧。球球馋的直蹦高。我们仨个大快朵颐,球球吃得十分投入,蹲在凳子上,喂得慢了便不满意的哼哼。集安因为这顿江鱼让我们感动——烟火温情。</h3> <h3> 夜晚的鸭绿江畔已换上了另一副模样,不再是白日的静谧,反倒是像被撒了一把碎的银子般的鲜活。岸边的门店亮起了暖黄的灯,文创店的音乐与游人的谈笑声揉在一起。球球也成了最亮的风景,很多女孩来和球球照相打卡。球球很主动、很热情(它喜欢女孩),各种表情引得哄笑,爱不释手。</h3> <h3> 最让人难忘的是江边渔火,一盏盏像星星落在水里,与岸边的灯火辉映,让鸭绿江更生动起来,人们也慨叹对面的黑暗与寂静。大吉他广场也是集安最亮眼的一道风景,音乐喷泉灯光秀与不远处的江枫渔火相呼应,一边是现代艺术的浪漫,一边是千年守候的宁静。</h3> <h3> 一夜无梦,晨光微亮时醒来,收拾好行李,悄悄与“小城民宿”道别,去不远处的烟火集市吃早餐,然后出发去集安的最后一个景区——五女峰(遗憾的没能去火盆一条街,没吃上朝鲜族特色火盆)。五女峰位于集安西部,因少女峰、玉女峰、秀女峰、春女峰、参女峰并立而得名。我们到五女峰时景区还没开门,我们便在入口处稍作守候。直到8点景区准时开放,我们坐上观光车一路不停,直达“洞天皓日”山脚下。下了观光车便开始徒步登山。</h3> <h3> 经过两个小时的爬山,到达“洞天皓日”“仙女台”等景观点。球球一路跑在前面,拉开一段距离便停下来等我们赶上。路边的松鼠勾得它跳到草丛里窜上窜下,更有趣的是下山后,在候车的平台上,我们看到“孙悟空”在跳朝鲜族舞,引得大家哄然大笑,笑去了爬山的疲劳。石湖是五女峰的别样的美。瀑布飞溅,溪水穿越石块在山谷流淌,石块因为缺乏光照长满了绿苔,像一块块翡翠随着水流而灵动。顺着沟底水流前行,直到山门。</h3> <h3> 车子驶出五女峰,也驶出了集安,此时路两旁的枫树已经上了颜色,红黄绿相映。告别集安的美好,进行下一站,去遇见梅河别样的风情。</h3> <h3> <br><br><br><br> 有一种生活叫梅河</h3> <h3> 梅河的美是低调的奢华,下了高速,梅河这座城市便悄然闯入心间,街道干净得晃眼,两旁的树木葱葱郁郁,海龙湖边上的露营基地成了梅河初见。我们按照行程住在全季酒店(华住会会员)稍作休息,便去“精酿梦工厂”和海龙湖。 参观“精酿梦工厂”仿佛是经历了一场精酿里的时光与酒香,精酿啤酒不仅仅是梅河口的特色名片,更是当地“水经济”产业链的核心支柱与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座全国首家精酿博物馆,不仅仅是酿酒的工厂,更是酿造欢喜和情怀。更像梅河人的性格,热情仗义,一杯啤酒便是一份感动(后来在与梅河人接触感悟颇深)。</h3> <h3> 我们到达海龙湖时已是下午3点钟了,阳光微斜,透过树的间隙洒下斑驳。十里铺的徽派建筑愈发清晰,青砖白瓦,沿着水系而建。灯笼在廊下悄然晃动,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镇。沿着栈道而行,荷花池里残荷无边无际,岸边草坪绿得耀眼,柳树低垂,与蓝天、白云相映组成一幅绝美画卷。</h3> <h3> 我们的晚餐在“东北不夜城”里的各种美味小吃摊前,一直吃到撑。胃填得满满的,沉甸甸的发胀,生怕再吃下去一口就会撑得难受,只好恋恋不舍的冲出人群,匆匆逃离这场盛大夜宴。鸡冠山是个民营的旅游景点,由于我们去得早,还没有多少游人,看门的大姐告诉我们进去看看就行了,只是打火机要留在景区门口。买了票进去才知道,整个景区的基础设施没有什么投入,都是原始的状态。多的是孩子们的游乐项目,空中攀岩、恐龙谷、秋千园等。在树林中穿行到山脚下,看着原始的登山路,望而却步。</h3> <h3> 于是沿着人们踩出的小路往回走,却发现这条小路竟是抗联路,有很多的抗联复原点。重走“抗联路”是这次鸡冠山之行的最大收获。 <br> 从鸡冠山下来,驱车回返半个小时,便到了小杨村。青灰色的水泥路上不见尘土,农家小院,白墙青瓦,整齐排列。小院门前栽花种草,花开得很艳丽,红的、黄的、紫的。有的人家院里堆满了玉米,有的人家搭着台子晒干辣椒。房子紧邻稻田,微风吹拂,稻浪飘香。看了村志才知道,小杨村是个朝鲜族民俗村,村民以老人居多,年轻人都在国外务工。村子景色宜人,民风淳朴。忽然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h3> <h3> 中午回到市区,来到英兰朝鲜族饭店,也是梅河口锅包肉总店就餐。饭店生意很火,我们来的早,被安排到靠边的一张小桌,一会儿便满位了,外面还在来一拨一拨的客人在等位。饭店服务态度很好,我们点了锅包肉、参鸡汤,还有英兰小炒。服务员看到我们人少,提醒我们要小量的,并贴心的倒上茶水。就餐的本地人也很热情,看我们是外地人,给我们介绍梅河美食。菜上得很快,锅包肉香甜酥脆,参鸡汤汤香浓郁,一餐下来,暖意满满,心里也踏踏实实。吃过午饭,不远处便是“知北村”。进入景区,我们带着球球登上小火车畅游花海,然后便来到“知北村”的“知青驻地”。老供销社里面的搪瓷缸、旧挂历等老物件泛着时光的记忆。村支部、知识青年宿舍沸腾着激情燃烧的岁月。老豆腐、老玉米、地瓜粉条,腾腾热气混着花香甜到心里,让人发困。穿过一片花海,恍若穿越时光回到了现实之中。</h3> <h3> “知北村”出来,一路前行,来到了最大商场,在这里我们要为“干女儿”选一款生日礼物(她的生日恰巧我们在梅河),也是对这次梅河之行的纪念。不知不觉,已是月挂天边。我们找了一家“二胖大块烤肉”的小店,开始了晚餐。小店不大,生意却很火。肉正香、酒已浓,热情的话儿和着浓浓的烤肉香,还有碰杯的豪气,让我也不禁有了喝酒的欲望,于是便就着梅河精酿大块吃肉,感觉爽到极致。其间有梅河人过来打招呼碰杯,有一种今在梅河融入梅河的感觉。梅河人好酒好肉,豪爽热情,无论是相遇在饭店还是大街上问路,都是热情满满。正是这种直率的性格,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亲密,走到哪里都是熟人,在哪里相遇都很亲切。这种浓厚的人情氛围,让他们的生活很惬意,也给足了我们温暖和归属感。同时他们很维护共同的荣誉,说起梅河如数家珍,满眼爱意。梅河两日匆匆而过,留恋梅河别样的风景,向往一种生活叫梅河。</h3> <h3> <br><br><br><br><br> 2025年9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