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银球跃处,是我的国与家——记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的赤子之路

风琴海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风琴海</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8600273</p> <p class="ql-block">  在世界乒坛的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新星——孙颖莎,持续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这位 2000 年出生的年轻选手,已然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中流砥柱。从石家庄的乒乓小将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孙颖莎的成长之路堪称一部奋斗传奇。自幼对乒乓球的热爱与执着,让她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年仅 17 岁时,她便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以“小魔王”的姿态横空出世,震惊了整个乒坛。在 2024 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孙颖莎更是肩负重任,身兼女单、女团、混双三个项目,成为中国队的“劳模”。她一路过关斩将,与搭档王楚钦成功拿下混双冠军,为中国队赢得荣誉。</p> <p class="ql-block">  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5岁开始乒乓球训练,10岁入选河北省队,15岁(2015年)进入国家二队。‌‌2017年升入国家一队,同年日本公开赛首夺女单、女双冠军,目前世界排名女单第一。‌‌</p><p class="ql-block"><b>国际赛事里程碑‌:</b></p><p class="ql-block">2018年青奥会女单、混团双冠。‌‌2019年世乒赛女双冠军,亚锦赛女单首冠。‌‌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团金牌、女单银牌。‌‌2023年WTT新加坡大满贯三冠,德班世乒赛女单冠军(首位00后单打冠军)。‌‌2024年巴黎奥运会混双金牌(中国队首枚)、女团金牌、女单银牌。‌‌2025年卫冕世界杯女单冠军,多哈世乒赛女单夺冠,成就双圈世锦赛金满贯。‌‌</p><p class="ql-block"><b>技术特点与挑战‌:</b></p><p class="ql-block"> 右手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以正手稳定、发球变化和战术智慧著称。‌‌经历低谷如2024年奥运女单失利,但通过调整(如2025年世乒赛逆转王曼昱)实现心理突破。‌‌</p> <p class="ql-block">  孙颖莎出道七年,如一颗璀璨星辰闪耀乒坛上,(出生2000年11月4日)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现女单世界第一,职业生涯成就包括奥运金牌、世乒赛冠军及多项世界纪录,以全面技术、坚韧心态和学术追求著称。</p> <p class="ql-block">  东京奥运会的赛场,是她成长的里程碑。女团决赛中,她临危受命对战强敌,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沉着调整战术,每一个回球都带着决绝的信念。当最后一球落地,她扔掉球拍,向着教练席和国旗的方向奔跑,与队友紧紧相拥。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她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泪水再次滑落﹣﹣这一次,是骄傲的泪,是不负使命的泪。此后的日子里,她顶着"世第一"的光环,却从未停下脚步,训练馆里的灯光依旧为她亮到深夜,国际赛场上的每一场比赛,她都以百分百的专注去拼,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每一次挥拍,都牵动着国人心中的家国期盼。</p> <p class="ql-block"><b>  小球里的大世界</b></p><p class="ql-block"> 2000年出生的孙颖莎,童年记忆里最清晰的画面,是父亲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载着她穿过石家庄的晨雾去体校。5岁的她握着比手掌还大的球拍,在水泥球台上反复练习挥拍动作,直到汗水滴在台面上晕开深色的印记。“为什么打球?”教练曾问她。“想拿世界冠军!”她仰着小脸回答,眼睛亮得像藏着星星。那时的她还不懂“家国”二字的分量,只知道电视里奥运冠军领奖时,国歌响起的瞬间,所有人都会热泪盈眶。而这份懵懂的向往,成了她日复一日对着墙壁击球、磨破手掌也不喊停的最初动力。</p> <p class="ql-block">  孙颖莎的技术特点是正手攻击力强,反手稳定,步伐灵活,发球变化多端,前三板技术出色,擅长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心理素质过硬,被球迷亲切称为"小魔王"。</p> <p class="ql-block">  除了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孙颖莎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2025年7月17日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7月20日被任命为国家乒乓球青少年发展委员会委员,8月27日正式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运动员委员会主任。</p> <p class="ql-block">  <b>逆风时她活成了一束光</b></p><p class="ql-block"> 真正让世界记住“孙颖莎”这个名字的,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单半决赛面对主场作战的伊藤美诚,她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硬生生用更凶狠的进攻、更坚定的眼神将比分逆转。当最后一分落地,她没有狂喜,只是平静地走向球台鞠躬,眼神里却藏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赛后采访中,记者问她是否紧张,她笑着说:“站在场上,我就不是一个人在打。背后有教练、有团队,还有14亿中国人在看着我。”那一刻,人们忽然明白: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早已把个人的胜负,融入了国家荣誉的坐标系。</p> <p class="ql-block">  <b>传承者与播种者</b></p><p class="ql-block"> 成名后的孙颖莎,依然保持着每年回石家庄体校的习惯。她会蹲下来和小队员们击掌,把自己的球拍送给天赋好的孩子,还会偷偷给食堂阿姨塞进口巧克力——就像当年教练偷偷给她塞鸡蛋补充营养一样。“乒乓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她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说,“我小时候看着王楠、张怡宁的比赛长大,现在我也想成为照亮别人的那束光。”从“莎宝”到“莎指导”,身份的转变里,藏着中国乒乓球队“传帮带”的传统,更藏着一个运动员对“家国”最朴素的理解:所谓爱国,就是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然后照亮更多人的路。</p> <p class="ql-block">  她多次返回石家庄探亲或参与活动,例如2024年8月参加奥运表彰大会后回乡,并担任河北文旅代言人游览正定古城(位于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2024年9月,她再次被报道回到石家庄正定县助力家乡旅游。‌‌</p> <p class="ql-block">是谁的镜头这么会抓!定格的这一幕简直绝了——孙颖莎和小队友小腕豆依偎在一起,亲密得就像亲姐妹,那份黏糊劲儿都要溢出屏幕了。</p> <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孙颖莎与陈梦携手共展国旗,向全场致意,展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在2025年多哈世乒赛女单决赛中,孙颖莎的精彩表现留下了许多经典瞬间,以下是她在比赛中回球、发球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b>孙颖莎吐露心酸过往,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狠狠刺痛人心,此前大众竟全然不知</b></p><p class="ql-block">孙颖莎左小腿上那片深紫色淤青,在瑞典马尔默市政府的官方致敬照里格外刺眼。 前国手刘丁硕在直播间捅破了真相:“我问过她本人,这是长期发球跺脚跺出来的,生生跺出来的,而且已经消不下去了! ”这块永不消退的伤痕,记录着她每天200组发球训练、每组承受3倍体重的冲击力,9000转/分的发球转速,比男选手平均还快15%。</p> <p class="ql-block">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前,主管教练张琴突然离职。 两年后的休斯顿世乒赛前夕,接任的黄海诚也因家庭原因辞职。 19岁的孙颖莎成了国乒主力层唯一没有固定教练的球员。 大型赛事中,当其他队员和教练埋头讨论战术时,她独自坐在场边,默默用毛巾擦拭球拍。</p> <p class="ql-block">东京奥运会混双丢金那晚,整个国乒陷入窒息般的沉默。 20岁的孙颖莎攥紧球拍走上女单赛场,面对刚击败中国组合的伊藤美诚。 她连扳三局逆转胜利时,刘国梁哭着对镜头说:“王者之师必须有英雄站出来,孙颖莎这场阻击战把士气拉回来了! ” 此时距离她主管教练空缺已过去两年,而外界只看到领奖台上的银牌少女。</p> <p class="ql-block"><b>  银球永转 赤子之心</b></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孙颖莎,已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单选手,奖杯陈列室里的金牌能铺满半张桌子。但每次比赛前,她依然会在包里放一张小小的五星红旗贴纸,贴在球拍的内侧——那是父亲在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时给她的,上面用钢笔写着:“记住,你背后是中国。”银球在球台上旋转,像一个永不疲倦的陀螺,而她追逐的,从来不是片刻的胜负,而是当国歌响起时,那片在世界舞台上飘扬的中国红。这,就是孙颖莎的故事:一个关于小球与大国、个人与时代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把“家国情怀”装进一颗银球里,然后用一生去守护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当孙颖莎再次站上世乒赛的最高领奖台,手中握着奖杯,目光却始终停留在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上。国歌的旋律在赛场回荡,她想起一路走来的每一步:国家乒乓球队的培养,教练的悉心指导,国人的默默支持,这些如同星光,照亮了她的成长之路。她知道,自己的每一份成绩,都不是孤军奋战。</p> <p class="ql-block"><b>锋芒映山河:</b></p><p class="ql-block">少年时的球台,是孙颖莎逐梦的起点。那时的她攥着球拍,掌心的汗水浸透胶皮,眼里却亮得像淬了光﹣﹣不是为了个人的胜负,而是教练那句"你的球,要能为国家争口气"。十三岁入选国家二队,她把"为国争光"四个字写在训练服内侧,每天第一个冲进训练馆,最后一个离开,对着墙壁练发球直到手臂发麻,对着录像反复拆解对手战术直到眼睛发酸。输球时她会躲在器材室哭,但擦干眼泪后,总会对着国旗的方向深鞠一躬,告诉自己:"孙颖莎,国家的荣誉不能被你哭丢。"</p> <p class="ql-block">  成长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十八岁第一次站上世锦赛赛场,她在半决赛遭遇劲敌,比分胶着到最后一分,观众的呐喊声几乎掀翻场馆。她握着球拍的手微微发颤,脑海里却闪过集训时老队员说的话:"关键时刻,别想自己,想想你背后的国家。"那一瞬间,所有的紧张都化作了力量,她一记凌厉的正手进攻,球如利剑般擦着球台边线落地,赢得了通往决赛的门票。赛后采访时,这个还带着稚气的姑娘红着眼眶说:"我没给国家丢脸。"从那时起,她不再只是"天才少女",更成了扛起国乒希望的↓年战将"。</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孙颖莎,早已从当年的青涩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国乒核心。但她始终记得,自己的根永远扎在祖国的土壤里。每次比赛结束,她都会带上一面小小的国旗,在异国他乡的赛场上与国旗合影;每次接受采访,她总会强调"感谢国家的培养"。她的成长之路,是一部用汗水与坚持写就的奋斗史,更是一曲与祖国同频共振的赞歌﹣﹣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荣誉紧密相连,少年的锋芒与山河的壮阔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她知道,自己的每一份成绩,都不是孤军奋战的结果,而是国家力量的缩影﹣﹣是祖国的体育事业为她搭建了逐梦的舞台,是无数科研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付出,让她能心无旁骛地在赛场上拼搏。如今,她不仅是赛场上的冠军,更成了年轻人的榜样,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所有人:个人的成长永远与国家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所谓家国情怀,从来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把个人的梦想融入祖国的需要,用奋斗为祖国的荣誉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  未来的路还很长,孙颖莎会继续握着球拍,在赛场上为国征战。而她的成长故事,也将成为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当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荣光紧紧相拥,平凡的生命便能绽放出照亮时代的光芒,这光芒,终将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璨星河。</p> <p class="ql-block">说明:美篇里面有关得奖出地和奖项设置级别来源百度资料,图片来源百度资料经过拍摄二次裁剪及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