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案例简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2024年5月,李先生在2014年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年金险准备到期领取,而然客户的电话号码为空号保险公司的服务人员无法联系到,对此保单服务人员张经理非常着急,怕逾期不领会影响到客户的利益,于是查询到保单系统留存的家庭地址,上门寻找客户。到了李先生登记的家庭地址后,有一位男士自称是李先生,试图认领本保单的满期金,但经过张先生于该男士沟通中发现该男子对保单当时投保时的经过以及保单收益人等问题均未答出来,此时张经理意识到该男士可能不是李先生本人,拒绝跟其沟通。第二天,张先生再次来到该地址询问其他邻居,邻居告知李先生已搬走了,此处已出租,最终张经理通过租客联系到李先生本人。</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案例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通过了解李先生曾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保单信息,不法分子想通过李先生晒出的保单信息顶替其领取保单满期金,幸好服务人员张经理及时发现才没有造成损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风险提示】</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1.保管保自己身份证件、银行卡等不要转借他人使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2.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不要在社交平台留下个人金融信息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3.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他人办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4.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等重要信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5.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链接、手机短信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6.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及时联系公安等不明维护自身权益。</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