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南疆深度游3》 兰州揽胜三景游

周锡章

<p class="ql-block">   暮色漫垂,车轮终入兰州街巷。自别会宁红色热土,一路西驰,窗外风光由红土沟壑递变为城郊烟火。傍晚,黄河母亲雕塑公园便在了眼前。</p> <p class="ql-block">   <b>黄河母亲凝萃</b> 停好车尚未走近黄河母亲雕塑公园,老远便听见黄河水奔腾的隐约声响,黄河边的晚风混着草木的气息,驱散了旅途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   步入公园,人声喧嚷,广场北侧静静地伫立着一尊粉红色的雕塑,这便是兰州人民引以为傲的“黄河母亲像”,围绕着塑像,满是瞻仰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雕塑以花岗岩为材,母亲侧卧于黄河之畔,长发微卷,面容温婉,右手环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婴儿的小手攥着衣角,眼神清澈而明亮。</p> <p class="ql-block">   雕塑中母亲的身躯曲线柔和温润,每一处弧度似与脚下的大地融为一体,就连衣褶都如被风拂动般流淌,把母亲河的内涵诠释得透彻而动人。</p> <p class="ql-block">   暮色中的雕塑被晚霞勾勒出柔和的轮廓,不少游人在此驻足拍照,快门声与孩童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我们也取出相机,将这温情的画面定格。</p> <p class="ql-block">   <b>晨游中山铁桥</b> 九月六日早餐后,我们前往兰州市的中山桥。晨雾尚未散尽,早餐店冒着热气,环卫工在清扫路面,一切都透着鲜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提及中山桥,兰州人总亲切地称它为“黄河第一桥”,这座横跨黄河的铁桥,早已经不是单纯的交通设施,而是兰州的城市名片与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抵达中山桥时,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洒在栏杆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走上桥面,脚下的钢板微微震动,耳畔是黄河水撞击桥墩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   眼前是开阔的黄河河面,上游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呈现出浑浊的黄色,向下游湍急的流淌,与远处的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桥身的铭牌上刻着一组文字:“中山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由德国商人承建,历时三年建成,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性桥梁。”</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这座桥被更名为“中山桥”,主要是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多次修缮,如今依旧承载着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上,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有晨练的老人提着鸟笼步伐从容;有背着书包的学生匆匆赶路;还有像我们一样的游客,举着相机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桥的北岸缓缓行走,仿佛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了百年。这座铁桥曾见证过车马喧嚣的旧时光;如今,它又见证着兰州的繁华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b>水墨丹霞游踪</b> 告别中山桥,驱车前往兰州近郊的水墨丹霞景区。驶离市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红黄色的山体,像被画笔精心地涂抹过。</p> <p class="ql-block">   驱车一小时后,“水墨丹霞”的山门映入眼帘,山门的设计以丹霞地貌为灵感,线条粗犷,色彩浓烈,让人未入景区,便感到丹霞的雄浑气势。</p> <p class="ql-block">   原本打算用无人机航拍水墨丹霞的全貌,想象中连绵的丹霞山峦,加上红、黄、橙色的山体交错纵横,从高空俯瞰,画面一定是无比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然而,当我兴致勃勃地背着无人机检票时,景区人员却上前温和地告知:“这里是民航航线区域,为了保障飞行安全,景区内禁飞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   虽有点小遗憾,但很快被丹霞美景的期待所取代。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乘坐景区大巴前往核心景区,随后又换乘电瓶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车子在山路上颠簸,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时而可见纹理如刀削斧凿的陡峭岩壁,时而可见山坡上的植被,为这单调的山体增添了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   抵达徒步起点后,我们便开始了攀爬。登山的路由木栈道铺成,顺着山体的走势蜿蜒向上,有些路段较为平缓好走,有些则崎岖陡峭而累人。</p> <p class="ql-block">   沿途的丹霞地貌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山体呈现出纯粹的红色,像是被烈火灼烧过一般,热烈而奔放;有的山体则是红黄相间,色彩过渡自然。</p> <p class="ql-block">   还有的山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岩层,与下方的红色山体形成鲜明对比,如同水墨画上的留白,意境悠远,在蓝天映衬下更显清寂雅致。</p> <p class="ql-block">   山风吹过,一阵清凉,拂去额头的汗珠。凭栏远眺,只见阳光洒在丹霞山体上,光影交错,明暗相间,将整个山体的层次感勾勒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然飘浮,与下方的丹霞地貌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这景色如同铺在大地上的巨型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正午时分,我们沿着原路下山。坐在返程的电瓶车上,回望身后的丹霞山峦,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发壮丽,真切地感受到了水墨丹霞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