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戏里戏外话辽剧》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阎世忠</b></p><p class="ql-block"> 瓦房店辽剧,这朵植根于辽南沃土的艺术之花,其生命之源起于皮影戏。在漫长的艺术演进中,它汲取了评剧的婉转、二人转的酣畅、东北大鼓的铿锵,更融汇了东北民歌、辽南民间音乐的质朴风情以及其他剧种的艺术元素,最终蝶变为独具一格的地方剧种,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瑰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百年来, 瓦房店的几代辽剧人,勇于进取,锐意变革,不断推动复州皮影戏向辽南影调戏、辽南戏和辽剧演进,奠定了瓦房店辽剧的深厚根基。这些变革精英当中,尤以国家一级戏剧作曲那涛和国家一级编剧刘永峥等人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辽剧《姜云胜》剧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农家院走出、草根情结浓郁的刘永峥,以他深厚的艺术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生活经历,根据城乡群众的审美意识和欣赏需求,井喷式地创编了十几部大型辽剧剧本和一些小戏。这些戏,部部精彩厚重,出出动人心弦。每当一个剧本脱稿,作曲家那涛就夜以继日地跟进谱曲。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涛与很多皮影艺人有深交。皮影戏的所有曲调他都烂熟于心。所以,他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地写成多部曲子。另外,他和刘永峥都熟悉辽剧舞台,熟悉瓦房店辽剧团的每个演员,都能根据演员素质,设计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演员也能感同身受地吃透剧情,恰如其分地把所扮角色给惟妙惟俏地刻画出来。曲子是戏曲的“DNA”,那涛既“守身如玉”,不丢皮影基因,又紧随时代脉搏,大胆创新,吸取多剧种和地方民间音乐元素改造老腔老调,使瓦房店的辽剧成为老少皆宜、群众十分喜爱的剧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辽剧《圆谎》剧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瓦房店市委任副书记时,曾建议那涛归纳整理辽剧曲谱资料及创作体会,督促他写出辽剧第一本理论专著《辽南影调戏音乐》一书,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此书出版后没有几年,他就因心脏病突发而骤然离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大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姜广平,在任瓦房店市文化馆馆长兼辽剧团长期间,把瓦房店的辽南影调戏、辽南戏推向了巅峰。他巧妙运作,有力地协调方方面面,克服重重困难,组织排演了一批大戏。2001年,在争议不断的情况下,他又顶住压力,成功排演出大型辽剧《月在别时圆》。此剧不仅轰动全市、轰动省城,而且成功地推向全国。2002年1月,省政府因此剧把辽南戏改名为 “辽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瓦房店辽剧的发展,还得益于一位国家级德高望重的老戏剧家曲六乙,他曾经对瓦房店的多部辽剧给与了有力指导。2011至2014年,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为宣传慈善,找企业家赞助,组织创作了表现慈善内容的大型辽剧《圆谎》。曲六乙老人以85岁高龄,三次从北京回到老家——瓦房店,帮助选定了导演、作曲、调换演员、重置舞美,严把道道关口,最终使该剧在辽宁省第九届艺术节上获得了最高奖——辽宁省政府文华奖。由于曲老大胆推荐、辽剧演员牛正茂为《圆谎》成功编曲,使瓦房店辽剧大戏作曲有了接续之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辽剧《月在别时圆》剧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永伦虽然不是辽剧圈内之人,但受其兄刘永峥影响,不仅对辽剧情有独钟,而且对辽剧弘扬传承意识较强。近年来,他遍访辽剧业内业外人士,全身心投入辽剧理论和辽剧资料的收集梳理,终将瓦房店辽剧史料和重要文献汇集成册,完成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建设工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戏里戏外话辽剧》一书的编纂,不仅体现了瓦房店人对地方戏曲传统的深切尊重,更彰显了他们的文化自觉与学术担当。这部沉甸甸的著作,既是对辽剧发展历程的系统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理论根基。它必将为辽剧的传承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为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注入学术活力。</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既向永伦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以赤子之心守护地方文化根脉,也期待辽剧艺术在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下,生生不息,繁花永驻。愿这部凝聚心血的著作,能够引领更多人走进辽剧的精彩世界,共同见证这朵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的绚烂绽放。</p><p class="ql-block"> 是为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阎世忠 于抱拙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阎世忠,1948生人,满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8年复县高中毕业后,参加公检法机关工作;1972年调入复县委机关,历任组织部干事、干部科长、瓦房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等职;1997年末任瓦房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退休后担任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会长,现为慈善总会名誉会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责任编辑:曲嘉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作品版权归作者所以,插图由永峥提供)</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28ufmq" target="_blank">烽火龙潭山(阎世忠)</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