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史话(1904——1994)(262’

斯阳

<p class="ql-block"> 孵化的第十八家企业</p><p class="ql-block"> ——泸州长江挖掘机制造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决定加强“大三线”的建设,将东北的一些重工业企业迁往大西南。而抚顺挖掘机制造厂被国家列入支援“大三线”建设的重点企业,决定将其分出一半的“人、财、物”,在四川省沪州市组建年产120台挖掘机、附件、配件600吨的泸州长江挖掘机制造厂。据抚顺挖掘机制造厂老职工王莹回忆:“一九六六年国家决定我厂一分为二,抽出一部分人员、设备,迁入四川省沪州市建设长江挖掘机厂。党委决定一定要尽全力把这项工作办好。决定抽调过硬的干部,最好的设备到新厂,给长江挖掘机厂配上成套的〈钢人铁马〉。尽管当时厂内有很多困难,但我们厂还是以大局为重,为长江挖掘机厂调去了二百六十八名干部。已故党委书记郑披星同志亲自挂帅、带队,其中包括厂级干部三名,科级干部三十五名,段股级干部十四名,技术干部七十四名(其中工程师十一名)一般干部一百四十二名,同时还为新厂代培了大学毕业生和实习生四十五名,並抽调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这次搬迁,共迁出一千三百二十二人,二百八十三台设备。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长江挖掘机厂才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建筑机械行业中。”</p><p class="ql-block"> 据当时抚顺挖掘机制造厂金工一车间主任李荫泌回忆:“当时,金工一车间是全厂的大车间之一,又是机加工的关键车间,工厂分家时,从该车间搬走了伞刨、牙刨、滚齿机、卧齿机、万能铣、40吨拉床、大、小立车、龙门刨床、进口车床等共计58台,使车间原有的114台设备,减少为56台,使车间生产到了无法进行下去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抚顺挖掘机制造厂的无私支援下,泸州长江挖掘机厂才在祖国西南大地上迅速崛起。如今的官网是这样介绍泸州长江挖掘机厂的:</p><p class="ql-block"> 泸州长江挖掘机制造厂(简称“长挖厂”)是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企业,前身为1965年从辽宁抚顺迁至四川泸州的挖掘机厂,曾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挖掘机制造的中坚力量。厂址位于泸州市江阳区茜草坝,由1357名来自抚顺挖掘机厂的技术人员参与建设,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基本完成初期工程建设。1977年6月,长挖厂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技术基础上,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台斗容量最大的WY160型全液压挖掘机。1982年,WY160型挖掘机参与兖州铁路国际招标,力压18家国外厂商,成功中标20个标段,成为民族工业的骄傲。该厂坚持“以品种求发展”,陆续开发出适合城市建设的小型挖掘机、履带式起重机及多种专用水上挖掘机,产品销往全国并部分出口。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历经民营化转型,重组为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在大型矿山挖掘机市场占据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一为泸长江挖掘机厂党委书记郑披星(抚顺挖掘机厂党委书记,图片二为泸州长江挖掘机厂革委会主任孙恩林(原抚顺挖掘机厂副厂长,图三、四、五、六均为长江挖掘机厂照片,图片七、八为调到长江挖掘机厂的部分人员名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