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是真正的陪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萨提亚、麦克利兰都提出,人的心理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一样,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部分,仅是整个冰山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冰山真正的样子都隐藏在海平面以下,我们并不了解。所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困惑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越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力感越强表示家长还没有看到孩子冰山下真正的样子。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深入地探究每个教育行为发生作用的机理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养育。所以,陪伴不能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对于陪伴的意义、选择何种陪伴方式、陪伴过程中注意什么,这些方面明了,“陪伴孩子成长”才会成为一句至理名言。陪伴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真正的陪伴首先是给予孩子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父母关系和谐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孩子的心灵注入成长的力量。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受家庭亲情氛围的影响,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完备的人格。希望您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p> <p class="ql-block">第一,安全感可以让孩子情绪稳定、有勇气,遇到困难不言放弃。</p><p class="ql-block">我曾经遇到无数个相似的案例,孩子情绪很不稳定,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遇到困难焦虑难安。家长看到孩子这种情况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家庭内总是萦绕着紧张的空气。孩子的表现是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的表征,在这类家庭中,当孩子做错事、内心充满挫折感的时候,家长大多会指责、发脾气,甚至采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从而控制孩子不再犯错。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此时是孩子内心最脆弱的时候,家长的行为决定着孩子的下一步行动,如果家长的行为传递出的信息是不支持、不喜欢、不接纳,孩子就会陷于焦虑与困扰中,无所适从,只能通过发脾气而渲泄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回避困难、回避考试、回避学习,其实质是回避自己失败时父母的不接纳,是内心缺少安全感的本能反应。时间久了,孩子慢慢变成"不接受成长中正常的挫折与失败",放弃成为他们被动选择的应对方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告诉他“这是正常的,爸爸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不夸大失败与挫折,不对孩子的失败进行打击,而是帮孩子出主意、想办法,给孩子打气,这就是家长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家长的接纳就是安全感。所以孩子的勇气与力量是以“安全感”为基础的,是家长给予的,之后才是自我发展。</p> <p class="ql-block">第二,安全感可以让孩子乐观向上,学会与人相处,且独立自主。</p><p class="ql-block">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他们总是沉默不语,很少与人交流,明明感受到焦虑或害怕也不愿表达出来,更不愿意求助他人。这样的行为同样源于缺乏安全感,他们之所以闭口不言,一定经历过“表达之后效果更糟的局面”。</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孩子和我说,有一次他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心情非常不好,晚上和妈妈说了之后,妈妈直接下结论“人家怎么不找别人的麻烦,为什么总找你麻烦呢”、“你一天不给我找点儿事就难受对吧?!”他告诉我,“那个时刻我想抽自己一个嘴巴,下决心再不把自己不堪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让自己痛上加痛。”如果在最亲的人身上都无法感觉到安全感与支持感,他怎么会相信别人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以,不是孩子不想与别人交往,不是孩子不乐观,而是关系最亲近的人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给他有效的指导。如果家长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学会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家长所需要的孩子的优秀品质自然就产生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安全感可以让孩子有毅力、肯坚持。</p><p class="ql-block">世界权威的儿童心理学家格林丝潘博士在他的著作《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一书中指出,安全感就好比是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能够带领着孩子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即便是面对逆境,也能不屈不挠,迅速调整自己,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现在家长经常说孩子没有韧性,而安全感就是“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你们是否见过一些孩子,他们沉迷于手机游戏、沉迷于追星或者追求一些与年龄不相称的兴趣爱好中,成绩下滑很厉害,谁的话都不听。这是因为他们与自己的父母关系不和谐,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最基本的安全感,无法获得基本的成就感为自己提供动力,所以他们另辟蹊径,追寻支撑他们内心的自我价值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们对孩子有自己的要求,愿孩子能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奋斗,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衷心期盼您在给孩子提希望定规矩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理论,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真正的陪伴是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为孩子提供面对困难的底气。安全感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基石,更是融洽亲子关系法宝,各位家长,你给孩子安全感了吗?你会陪伴孩子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辑:宫晓楠 于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初审:宫晓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复审:王维国 王延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终审:孟令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