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颖川明月·中秋雅集”有感

周惠芳

<p class="ql-block">九月二十七日上午九点,我参加了木瓜诗社、魏都区传统文化促进会、春秋读书会和一三琴社联合举办的“颖川明月·中秋雅集”活动,这是我们木瓜诗社学习吟诵一年多以来的首次集体亮相,有很多师友到会捧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p><p class="ql-block">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较大型的雅集活动,没有任何经验,但是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吟诵这种读书形式,又有了一些新的体认。</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觉得吟诵是一种情感放大器,她能放大我们对诗歌文本的情感体验。当我们朗诵一首感到愉悦的小诗的时候,朗诵的时间很快,有可能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体会,这首诗就读完了。比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春日画卷。当我们诵读的时候,可能这幅画卷还没有展开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而当我们拖长声吟诵的时候,我就感觉,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了这幅美丽的春日画图,并且深深地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我们的喜、怒、哀、乐等等哪一种情感,都可以通过吟诵,来放大、加深这种情感的表达。比如学习旅夜书怀、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悲情诗词的时候,我常常忍不住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徐健顺老师也说过,当他采录老先生的吟诵的时候,老先生们情到深处,偌大年纪,吟诵的时候也总忍不住落泪……</p><p class="ql-block">有一次的落泪比较奇怪,当我学习洪调吟诵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时,我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当然,这不是悲伤的泪水,这是感动的泪水,我被杜甫温柔的笔触感动了,在他的笔下春日是如此的美好,生命是如此的美好,我被他深深的感动而泪目了,这有点类似喜极而泣吧。</p><p class="ql-block">诗者,歌也。诗歌原本是吟诵着创作出来的,诗人的声音无法保存,只有他创作出来的文字永世长存。而吟诵,就是用声音去还尽可能地还原诗词的原貌。</p><p class="ql-block">《尚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p><p class="ql-block">“诗言志,歌永言”的核心是:诗歌用来表达人的志向与情感,歌曲则通过延长语音、旋律,让这种情感和志向更充分地展现。吟诵即是如此。她通过简单的旋律,使诗歌中所蕴含的志向和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其次,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吟诵的确是书房中的读书音,并不适合表演。我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我要和苏轼在一起,我要和他的文字在一起,我的关注点是如何用我的声音传达出苏轼在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深意,所以我没有精力和观众交流,因为我不能走神,当时我的眼神一直看向前方的一幅画,我没有看向观众。当然,我也无法管理我的表情,因为这不是一首欢快的诗词,所以我的脸上始终无法露出笑容。</p><p class="ql-block">当我吟诵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也只能和这首诗在一起,我只能和这首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幅画卷在一起,而无法和观众在一起。这首诗开篇是如此的宁静,美好,中间的哲思又是如此的迷人,后半部分的思妇,离人,闲潭,落花,斜月摇情,又含着淡淡的哀愁,所以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依然笑不出来。我依然也没有看向观众。我沉浸在我的世界中,我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世界中。</p><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可能也和我的舞台经验不足有关吧。当时,我只能沉浸在我的情绪中,我还没有能力游刃有余的把我的情绪带给观众。我希望观众从我的声音中感受诗词的意境,而不是通过眼神的交流。</p><p class="ql-block">吟诵的定义就是:中国传统读书法。这是一个人在书房中的读书声,在书房中,只有他和作者的文本在一起,他和作者的喜怒哀乐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因为吟诵是门绝学,为了兴亡继绝,她不得已走上了表演的舞台,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吟诵,喜欢吟诵。但是归根到底,她并不属于舞台。</p> <p class="ql-block">吟诵是生活艺术。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吟诵,不为取悦任何人,只为取悦自己。只因为我们深深的被经典中有生命力的文字所打动。</p><p class="ql-block">徐健顺老师曾经说过,生活艺术永远是一流的艺术,表演艺术永远是二流的艺术。当时我还不太明白,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字,比如水调歌头,春江花月夜……这些都是作者在生活中即兴的吟唱,并不是为了在某个地方去发表,或者因为他是什么文学家,思想家;那些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其实是书法家在生活中随意写的一张便条;最好的古琴演奏,我们也听不到,因为那是他弹给自己听,或者是即兴弹给二三好友听的,并不是在富丽堂皇的大剧院进行的表演;苏轼也不是文学家,他是一个文人,他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创作,创作就是他的生活:打猎后创作、饮酒后创作、做了一个梦之后也会创作……</p><p class="ql-block">由此,我想到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要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把吟诵经典融入生活,把写诗融入生活,用诗歌记录生活,通过作诗来修身,把写字、弹琴融入生活……如此一来,那个曾经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的中国人就回来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副画面呀!</p><p class="ql-block">2025.9.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