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意画卷,感秋日情怀—— 定襄县北关学校公开课纪实

定襄县北关学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于2025年9月18日开展了三年级语文《山行》公开课, 李淑珍校长、赵小琴副校长及各学科教师观摩了公开课,并开展了评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舒苑老师,硕士研究生,2020年投身教育事业。现任北关学校三年级(2)班语文老师,在工作中,她严谨治学,心系学生,用行动诠释“师者仁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公开课执教教师冯舒苑老师研究生专业背景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背景为汉语言文学,其具备非常扎实的文学理论功底与系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论储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此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该教师展现出以下两大核心优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文本解读深度化:能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视角切入,结合唐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生活”等方法挖掘“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字的精妙,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而非停留在字面意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课堂互动高效化:设计“AI领学互动”“小组讨论”“诗句画面想象”“秋日探索家贯穿始终”等趣味活动,用本科和硕士阶段习得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精准把握小学生注意力特点,让课堂参与率达100%。</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公开课采用"三阶段·四环节·五活动"的整体架构,通过数字赋能、项目驱动、对比阅读、多感参与,依托智慧课堂环境,以任务驱动推进教学,以AI数字人领学的沉浸式古诗教学新范式,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充分体现2025版新课标要求,在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和跨学科融合,让古诗教学更加贴近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素养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开课后,教研组进行了热烈的评课议课活动。与会教师一致认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冯舒苑教师善于引导,语言富有启发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敢于表达,展现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布置了分层作业,有利于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现代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冯舒苑教师AI精美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有效辅助了情境创设,做到了技术为教学服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不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更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提供了学科融合教学范例:将语文与美术(画秋景)、历史(唐代诗人生活)、科学(枫叶变红原理)轻度结合,为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板。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时间分配上,小组讨论环节用时稍短,导致后面的读写结合环节略显仓促。今后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各环节时间,确保重点环节有充足的时间展开;部分内向学生虽参与活动,但主动表达的机会不足,需优化分组互动模式,确保全员深度参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校始终围绕“养正扬长”的办学理念,以“崇德、尚智、博学、善思”为校训,“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为校风,“乐学善思、专注坚持”为学风,“敬业爱生、严谨文明”为教风,更是树立了“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学生观。此次《山行》公开课的圆满举行,有效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我校教师将继续深耕课堂,探索更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