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株洲县的许家湾村。小时候家里穷,但一到年节,村头搭起的简易戏台前总是挤满了人。看本地的小花姑戏,影子戏等。那时候还不知道,日后会有一个叫赵本山的人,把他们那片土地上的笑声传遍大江南北。他是从(乡村)铁岭走出来的艺人,和我们从不相识。但他通过央视节目播传,让我心里对赵本山艺人多了一份特殊的亲近。</p> <p class="ql-block">赵本山的小品为啥能让绝大多数中国人喜爱?我想,是因为他演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说的是咱老百姓的话。他不端着,也不装腔作势,哪怕站在春晚那么大的舞台上,也像是坐在你家炕头唠嗑的邻居大叔。他一开口,“忽悠,接着忽悠”,全场就笑翻了。可笑完之后,你又觉得有点心酸,有点心疼。他演的那些小人物,有贪小便宜的,有爱面子的,有笨拙却善良的,哪一个不是我们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他的幽默不是浮在表面的闹剧,而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智慧,带着泥土味儿,也带着人情味儿。</p> <p class="ql-block">其实赵本山不只是个喜剧演员。很多人只知道他演小品,可他还会拉二胡、唱二人转、演电影、拍电视剧,甚至还能当导演、带徒弟。他的才艺,是东北那片土地给的。小时候在田埂上听老人唱戏,冬天在火炕上跟着收音机学调,一点一滴攒下来的功夫。后来他在舞台上一展身手,无论是主持节目还是现场表演,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子从容和灵气。他站在那儿,不用说话,你就觉得这台戏稳了。</p> <p class="ql-block">这一代的艺术人才里,真正能让全国人民记住名字、记住脸、记住台词的,不多。而赵本山,是其中一个。他不是靠流量,也不是靠炒作,是靠一场场演出、一个个角色、一句句接地气的台词,慢慢走进了千家万户。他带出的徒弟们,如今也成了舞台上响当当的人物。可你再看他自己,依旧穿着那身熟悉的格子外套,笑起来眼角堆满皱纹,像极了冬天晒太阳的老父亲。</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上世纪90年代)他来到我们株洲市体育馆演出,我亲眼看了他的现场演出,赵本山也拉着二胡,旁边还有人弹钢琴,东西方乐器交织在一起,竟一点也不违和。他还唱了一首《小芳》的歌曲。还化装成一个老太婆演了一个小品。那一刻我突然想到,赵本山——他不只是把最土的二人转,搬上了最亮的舞台,而是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灯光下重新焕发生命。他没有抛弃根,却让这根扎得更深、伸得更远。观众席上的人们专注地看着,笑着,鼓着掌,那种共鸣,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说到底,人民热爱的从来不是花里胡哨的表演,而是真诚的好作品。赵本山懂这个道理。他从不把自己当“艺术家”,总说自己就是个“搞二人转的”。可正是这份谦卑,让他离观众最近。他的作品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平视生活的目光。他让我们笑,也让我们看见自己。这样的艺术,才配叫“人民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现在偶尔翻到老视频,看到他站在舞台上,戴着那顶标志性的黑帽子,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台下观众捂着肚子笑出眼泪,弹幕飘过“心儿咿个嘿嘿嘿”,我也会忍不住跟着笑起来。那种纯粹的快乐,像是冬日里的一杯热茶,暖到心底。他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几个经典角色,而是一段时代的记忆,一种属于普通人的幽默与尊严。在我心里,他永远是最喜欢的艺人——不是因为他是明星,而是因为他,像极了我们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