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运生,1896年10月生于贵州省安顺县。</p> <p class="ql-block"> 八岁时,王运生进入贵阳达德学校学习。他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诗句,十分向往那种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爆发后,留学日本已两年的王若飞毅然回国,后赴法国勤工俭学。</p> <p class="ql-block"> 1922年,王若飞与周恩来等人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3年,王若飞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4月转为中共党员。</p><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王若飞回国,出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在中原地区大力发展党团组织,开展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各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1926年,王若飞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参与组织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 1928年6月,王若飞出席共产国际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国农协驻农民国际代表。</p><p class="ql-block"> 1931年,王若飞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参与领导了西北地区农民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同年11月21日,因叛徒出卖,王若飞在包头被捕。在狱中,他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把牢房变成了健身房。他说:“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1937年5月,王若飞经中共北方局营救出狱,同年8月到达延安,历任中共华中工委、华北工委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他发表《华北游击队与民众游击战争发展的经验》,提出游击队七项任务,为游击战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1940年起,王若飞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中国向何处去》等理论文章。</p><p class="ql-block"> 1944年11月,王若飞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团结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王若飞当选中共七大中央委员。同年8月,参加重庆谈判,期间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王若飞代表中共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他坚持原则,把握灵活性,团结各民主党派,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同国民党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同年4月8日,王若飞携带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与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与叶挺等人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飞机中途迷失方向,撞山坠毁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王若飞及同机所有人蒙难,时年50岁。</p> <p class="ql-block"> 2009年,王若飞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 儿时雒诵《木兰辞》,神往关山度若飞。</p><p class="ql-block"> 远涉重洋求主义,张扬少共旅欧旗。</p><p class="ql-block"> 一身正气志难夺,六载铁窗心不回。</p><p class="ql-block"> 持节陪都谋共建,“四•八”空难竟成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