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州 “汉 代 三 绝 ”

桃花源(LKQ)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徐 州 “ 汉 代 三 绝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徐州,史称彭城,自古彭城列九州。是中国第一位长寿、养生和烹饪技艺的专家彭祖的故国;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都;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徐州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龙形玉佩(徐州博物馆的馆标)</b></p><p class="ql-block">西汉早期 1994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b>  有人说:在文化旅游上,“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b>这种说法虽有欠妥。但徐州曾是楚国的首都;汉朝虽在西安、洛阳建都,但跟随刘邦在家乡造反起家的政治集团把徐州文化带到了那里;再者,汉代帝王陵墓至今尚未正式发掘;而当年刘邦把弟弟刘交封到楚国(今徐州地区)为王,徐州把当年汉朝王侯将相的陵墓超前进行发掘,反映了当时汉朝文化的一个缩影。<b>那么,“两汉看徐州”看什么?看“汉墓、汉俑、汉画像石”!简而言之,到徐州看“汉代三绝”!</b></p> <p class="ql-block">摸摸乌龟头,做事不用愁(龟山汉墓前)</p> <p class="ql-block"><b> “ 中 华 一 绝 ”:汉 墓</b></p> <p class="ql-block">  汉高祖刘邦即位第二年(前201年),封其弟刘交于楚国,王东海、薛郡、彭城三郡三十六县,都彭城(今徐州)。东汉时期,这里始封楚国,后改封彭城国与下邳国。两汉时期,楚王等因刘邦家族团队,其政治待遇高于其他诸侯王,经济实力也较强。按当时礼制,楚王死后必须埋在“封国”。迄今,西汉楚国和东汉彭城国、下邳国的都城均已得到考古发掘证实,已发现和发掘两汉王侯宗室陵墓近40座,尤其是楚王陵(目前已探明十处),陵墓富丽堂皇,出土文物洋洋大观,精美绝伦,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b>△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缕玉衣”(1994年狮子山楚王陵墓出土,衣长1.75米,修复时共用玉片4248块、金缕1576克,耗时1年9个月、耗资50万。目前拥有着四项全国之最:“玉片数量最多、玉片质量最好、制作年代最早、制作工艺最为高超”。</b></p> <p class="ql-block"><b>△汉代服装展</b></p> <p class="ql-block"><b>  徐州汉墓最出名的三个景点: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土山汉墓。</b></p><p class="ql-block"><b> 龟山汉墓:</b>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夫妇合葬墓,以南北并行甬道误差仅1/16000的工程精度闻名,被誉为"东方金字塔"。<b>狮子山楚王陵:</b>推测为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出土金缕玉衣及兵马俑,墓室总面积达850平方米,展现西汉早期诸侯王葬制。<b>土山汉墓:</b>彭城王夫妇合葬墓,出土汉代银缕玉衣,现存中国唯一完整东汉诸侯王墓室结构实物。</p> <p class="ql-block"><b>△上图为龟山汉墓透视图;下左图为墓室北甬道,右图为墓室南甬道。它是一座地下宫殿。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各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7,每条甬道有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封堵。</b></p> <p class="ql-block">  尤其<b>徐州龟山汉墓</b>因其独特的凿山为陵方式和未解之谜,<b>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相比于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龟山汉墓给予世人的只有惊叹与折服。</b>龟山汉墓闻名世界原因有三:其一是1985年,征集到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铜印,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龟山汉墓是徐州200多座汉墓中唯一确定了主人的墓葬;其二是其建筑工程浩大,雄伟壮观,洋溢着浓厚的楚汉雄风,是徐州两汉文化的经典代表,亦是世人参观、学习、研究汉家文化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三是龟山汉墓至今还有:<b>精度之谜、崖洞墓开凿之谜、星宿分布图之谜、塞石之谜、擎天石柱之谜、壶门之谜、崖壁画之谜</b>等未解之谜,被誉为“中华一绝”“千古奇观”!</p> <p class="ql-block"><b>△1996年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参观汉墓,并题词“龟山汉墓 堪称一绝”。</b></p> <p class="ql-block"><b> 二 绝: “汉 兵 马 俑 ”</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汉代是我国古代陪葬陶俑最为流行、数量最多的时代,相对于秦俑写实风格而言,汉俑比例缩小,写意性更强。</p><p class="ql-block"><b> 徐州出土的汉代陶俑达6000件以上,是两汉时期除都城长安以外发现陶俑数量最多的地区。</b>军阵庞大、造型古朴的狮子山兵马俑;典雅婉约、纤手琴瑟的驮篮山乐舞俑;色彩明艳、神态逼真的北洞山仪卫俑,都是我国陶俑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b>△翘袖折腰舞(汉代楚舞 1989年,徐州驮蓝山楚王陵出土的乐俑)史载刘邦宠姬戚夫人擅为“翘袖折腰之舞”,徐州出土的这些舞俑表演的应是当时流行的这种楚舞。</b></p> <p class="ql-block">  徐州汉俑主要出自两个楚王墓,一个是北洞山楚王墓,出土陶俑422 件,原在墓道两侧的小龛内,分男俑、女俑、乐俑、仪仗俑。另一个出自狮子山楚王陵附近,全为兵马俑(约有4000余件)。2004年在狮子山不远处的羊鬼山又发现了两个兵马俑坑。<b>目前,全国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仅有3处: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咸阳杨家湾汉兵马俑、徐州汉兵马俑。!</b></p> <p class="ql-block"><b>△徐州汉代楚王陵兵马俑(汉代军事的生动展示)1984年出土</b></p> <p class="ql-block"><b>  徐州汉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呢?</b></p><p class="ql-block"> 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汉兵马俑其特点:</p><p class="ql-block"><b>一是规模宏大、地点集中、数量多。</b>六条相挨着俑坑,约有4000余件兵马俑;<b>二是军队面貌,步兵身份,仪仗性质。</b>这些兵马俑,以步兵俑为主,兼具骑兵、车兵、仪仗等部队,形成完整的军阵布局。但其布阵则体现诸侯王卫戍部队的编制特点,是为楚王举行葬礼而设,还是为警卫楚王陵而设不得而知。<b>三是体型小,比例准,制作难,而制作出来的陶俑造型特别、色彩斑斓、栩栩如生。</b>与秦俑相比汉俑虽然个头小,但在神态、服饰和武器等方面都刻画得形象逼真,形成汉俑“体量缩减而细节精致”的特征,也反映彭城人工匠高超的技艺。<b>四是马肥硕、人健壮,人马都有精神,</b>反映出当时的彭城经济比较发达。<b>五是汉兵马俑全部面向西方。</b>汉朝京都在西方,这种设置是表示楚王死后仍效忠朝廷呢?还是表示刘戊对削藩不满、叛乱之心不死,死后也要进攻朝廷呢?至今是谜。</p> <p class="ql-block"><b>△北洞山楚王墓彩绘陶执笏仪卫俑(上图为放大 )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汉代色彩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b></p> <p class="ql-block"><b> 三 绝: “ 汉 画 像 石”</b></p> <p class="ql-block"><b>  汉画像石就是汉代以石材为纸、石刻工具为笔、在石块上雕绘图案,用来装饰神道、宗祠、地宫等处。石刻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分为神话传说、经史故事、现实生活三大类,</b>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从而也反映出汉代“视死如生,盛行厚葬”的风气。这种丧葬艺术既承载了生者对逝者的纪念,又寄托对逝者死后成仙的追求。它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又透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社会发展的轨迹。形成了一个时代艺木性的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历史故事(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馆藏)</b></p><p class="ql-block"><b>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徐州邳州占城乡出土</b></p><p class="ql-block"><b> 祠堂左山墙,画面分为五层。第一层为西王母,玉兔捣药、蟾蜍、羽人、牛首神人等仙界神灵;第二层为二桃杀三士;第三层为孔子见老子;第四层为历史故事,人物皆有榜题;第五层刻车马送行。</b></p> <p class="ql-block"><b>△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湖东路5号)</b></p> <p class="ql-block">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徐州市云龙湖5A旅游景区(湖东路5号),依山面水,风景秀丽,是一座陈列、收藏、研究、保护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馆址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展厅面积6362平方米。馆藏汉画像石1618件,展出577件。南、北两馆比邻而建,山水连廊相接。漫步其间,犹如穿行两千年汉风遗韵。春秋更替,历史沉寂而文化有声。汉代思想、文化如年轮般镌刻于青石之上,打造出一部绣像的汉代石上史诗。</p> <p class="ql-block"><b>△徐州贾汪崮岘村汉画像石墓(馆藏)</b></p><p class="ql-block"><b> 于2002年发现,该墓坐北朝南,石结构单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甬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墓室部分按墙外侧计算为东西宽2.28米,南北长3.86米。募室画像浅浮雕,共有8幅画像。题材内容包括祥瑞辟邪图像、车马出行及门吏等。</b></p> <p class="ql-block"><b>△庖 厨 (上图为下图右上角的放大图) 年代: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出土地:江苏铜山汉王乡东沿村出土</b></p><p class="ql-block"><b> 下图刻画说明:正面从上至下依次:第一层刻切肉、另一人在炉上烤肉串,旁边悬挂待烤的肉类;第二层刻摆放的酒器和烧灶、汲水的场景;第三层刻迎宾的场面。侧面上刻一朱雀,下刻双阙,阙内一执戟门吏。此汉画像石充分证明了两千年前徐州就有了美食一一“烧烤(烤串)”。</b></p> <p class="ql-block">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大汉王朝一一石上史詩》是<b>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精品展示, 其画面内容之广博;思想内容之深邃;雕刻技术之精湛,;出土数量之众多,均居全国汉代画像石之前列。</b>当你漫步在每一块像石之间,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品读着中国历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b>△徐州新地标(当年楚国王宫址,今日苏宁商城处)</b></p> <p class="ql-block"><b>  请来徐州做客,穿越历史时空,领略两汉风骚,观看“汉代三绝”,了解徐州文化!</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5年9月19日于徐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