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山药豆请到徐州丰县来

彭城老柳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吃山药豆是十几年前刚到徐州那会儿,是在蒸锅里蒸的。没吃过,扒皮吃还是连皮吃?炒了吃还是煮着吃?山药豆长在地下还是地上结在树上?我一头雾水,邻居大姐看我笨拙地拿着一颗浅棕色的小豆子翻来覆去地看,笑了:“傻孩子,这是山药豆,蒸熟了剥皮吃,香得很!”我照着做了,一口咬下去,粉糯中带着清甜,像是把秋天的温润都含在了嘴里。</p> <p class="ql-block">我家住在铜山区柳新镇,离丰县不远。每到秋分过后,镇上的集市就开始飘着一股淡淡的山药香。卖菜的大嫂们㧟着竹篮,里面堆满了一颗颗圆滚滚的山药豆,浅棕色的外皮还沾着些泥土,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来。我知道,丰县才是山药豆的主产区,那里的沙壤土松软透气,种出来的山药豆个头匀称、口感绵密。可我这心里总惦记着,哪天真得去一趟丰县,看看那一片片藤蔓缠绕的田地,亲手从叶腋间摘下那些像小珍珠一样的豆子。</p> <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山药豆和山药原是一家。山药藏在地下,长得粗长,削皮时黏液拉丝,弄得手痒;而山药豆却俏皮地挂在藤上,一颗颗卵圆形,像是植物悄悄藏起来的糖果。它们营养也不一样,山药豆更粉糯,纤维多,维生素也丰富,蒸着吃最是原汁原味。我常跟孩子们说:“这可不是普通的豆子,是山药的‘孩子’,叫零余子。”他们听了咯咯笑,一边剥一边问:“那它会不会长大变成山药?”我点点头:“会啊,种下去,等两年,地里就会长出大山药。”</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我留了几颗饱满的山药豆做种。挑的是个头匀称、颜色鲜亮的,阴干三天后装进纸袋,挂在屋檐下通风的地方。来年春天,气温一稳,我就在花盆里松了土,混了些羊粪肥,把豆子轻轻埋进去,芽点朝上,覆土两指深。没多久,嫩绿的小芽就钻了出来,缠着竹竿往上爬,心形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在跟我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种山药豆不难,可要想吃上地下的大山药,得等两年。第一年长出的只是细小的“山药嘴”,得再种一年才能膨大成形。若只是想收山药豆,倒快得很——当年秋天,藤蔓一枯,豆子就熟了。我那花盆里的藤蔓长得旺盛,到了九月,叶腋间果然结出一串串小豆子,浅棕色,圆润可爱。孩子们天天蹲在花盆边数:“今天又多了一颗!”那股子期待,比过年还浓。</p> <p class="ql-block">秋冬时节,我从集上买了几斤山药豆带到南京。孩子们如获至宝,争着要蒸、要炒、还要做成冰糖葫芦。蒸的软糯,炒的焦香,串成糖葫芦后外脆里糯,咬一口,满嘴都是秋天的甜意。我看着他们吃得满脸是笑,忽然觉得,这小小的山药豆,不只是食物,更像是一种乡愁的载体——它把徐州的泥土、阳光和人情,都悄悄藏进了那粉糯的一口里。</p> <p class="ql-block">有次吃完山药豆,发现剩的几颗发了芽,嫩绿的小尖儿 poking 出来,像是在求我给个机会。我随手抓一把撒进花盆,没指望能成,谁知不过半月,绿叶就冒了出来,藤蔓顺着窗框往上爬,竟结了果。邻居路过窗台,抬头一看:“哟,你这种的是山药豆吧?”我笑着点头,心里却有点得意——这哪是种菜,分明是种了一份生活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秋分已过,中秋将至,山药豆该收获了吧?我望着窗外那株攀爬的藤蔓,心里又开始痒痒的。朋友,想吃山药豆的,真该来一趟徐州丰县。不只是为了那一口粉糯香甜,更是为了看看藤蔓如何在秋风中低语,泥土如何在阳光下呼吸,还有那田间地头,人们弯腰采摘时,脸上那份踏实的笑意。来吧,带着胃口,也带着心,来尝一尝,这藏在叶腋间的秋天。</p><p class="ql-block">(图文引自百度,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