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695753</p> <p class="ql-block"> 小学语文有篇中国桥梁泰斗茅以升撰写的课文《赵州桥》,以简洁而生动的文字介绍了赵州桥的建筑结构与历史,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如同一位向导,引领无数学生开启了对赵州桥的认知之旅。从那时起,就想一睹这座被称为“天下第一桥”的丰采。</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许多年后,终于来到燕赵大地石家庄,游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一赵县(古称赵州)赵州桥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b></p><p class="ql-block"> 赵州桥公园面积8.7万平方米。出停车场,步行至对面一幢红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建筑。大门上方的匾额写着“赵县赵州桥”五个金色大字,门前立柱上有对联:<i>安济欣看千年济,李春赢得万口春。</i></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公园,是一条笔直宽阔、绿树成荫的八仙大道,左边的影壁上铭刻着茅以升撰写的《中国石拱桥》节选:<i>“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i>影壁反面的汉白玉浮雕刻着鲁班造桥,张果老骑驴、柴王爷推车过桥等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 沿大道前行,两旁是中国传统文化八仙过海中的八位神仙和小放牛王小二的雕像。这些雕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再向前走,远远看到一座石拱桥,它柔和的曲线宛如长虹,静静地横卧在洨河上。哦,这就是课本上读过、家喻户晓的赵州桥。</p> <p class="ql-block">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大石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走近赵州桥,顿时被它那雄伟而美丽的身姿所吸引。50多米长的桥身,横跨37米多宽的洨河,只有1个拱形大桥洞,整座桥用1千多块每块重的石头砌成,如同一道跨越洨河的长虹,与两岸的绿树互相衬映。微风吹拂,河面倒影随波轻晃,分不清是桥在水中,还是水在桥上。</p> <p class="ql-block"> 近10米宽的桥面由青石板铺就,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历经千年踩踏,石板边缘已磨得光滑温润,使人感觉到岁月留下的细密纹路。</p><p class="ql-block"> 令人惊叹的是,这么长的赵州桥竟然没有一根桥墩,仅靠由28道拱圈纵向并列砌筑而成的单孔弧形大拱和两肩的四个小拱承重。这一独特的大宽度敞肩拱设计,不仅减轻桥身重量,而且分流洪水,既省料又坚固,既古朴又美观。</p> <p class="ql-block"> 桥两侧的石栏杆,雕刻着精美的蛟龙和缠枝莲等动植物图案。有的是两龙缠绕,嘴吐串串水花;有的是两龙前爪互抵,各自回首遥望;还有是双龙戏珠,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望柱上刻的狮子,或蹲或卧,或憨态可掬,或威风凛凛。这些雕刻刀法苍劲古朴,线条流畅细腻。历经1400 多年的风吹雨打,龙鳞、花瓣仍清晰可见。桥中央的 “龙嘴” 浮雕,起到吞吐水和装饰兼警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b></p><p class="ql-block"> 在隋代,赵州是南北交通要道,洨河一到雨季就泛滥,木桥、石梁桥年年被冲毁。朝廷决定重建一座坚固的石桥,由河北邢台临城人、桥梁工匠李春承担。十年春秋,终于建成赵州桥。</p><p class="ql-block"> 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张嘉贞在《石桥铭序》中写道:<i>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i></p><p class="ql-block"> 的确,李春在赵州桥建造中创造了许多奇特的新技术:独创了敞肩大跨度石拱桥设计,坚固美观省材;独创了石拱纵向并列砌筑法,便于施工和单独维修;独创了桥面“弧形受力”技术,增强桥梁承重,平缓桥面坡度,方便车行人往;独创了 “糯米灰浆”,将煮熟的糯米和石灰、砂石混合起来粘合桥石;独创了桥梁 “铁榫技术”,用28 道拱肋将大拱相互咬合,使桥体千年不裂不散不变形……。仰望桥边的李春塑像,不禁对“桥神”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桥来回走了两遍,反复欣赏桥栏望柱上精美的浮雕,感受平缓的石板桥面,细看古桥石块间严丝合缝的咬合,惊叹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不禁心想:1400年前没有现代机械,没有精密仪器,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建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桥梁?它不仅是工程的奇迹,更是古人非凡的智慧。这时,眼前仿佛出现李春带领工匠们肩拉手扛,搬运沉重的石料,拿着木尺、墨斗和凿子,挥着锤子,日复一日,建砌赵州桥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赵州桥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剝雨蚀和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大的就有10次洪水冲击、8次地震摇撼、8次战火兵燹,身姿依然挺拔秀美,不能不说是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仅在近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坦克从桥面碾过,超出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导致结构受损,但赵州桥却䇄立不倒。1963年赵州桥经受了洨河特大洪灾的考验,汹涌的洪水淹至龙嘴,桥身摇晃,但桥依然安然无恙。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7.6级大地震,震中离赵州桥只有40公里,附近一些房屋被震塌,而桥仍稳如泰山。</p> <p class="ql-block"> 赵州桥建成后,不仅解决了洨河的交通问题,更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和桥梁界的“教科书”。唐代洛阳天津桥学它的 “泄洪思路”,宋代泉州洛阳桥用它的 “分券技术”;明清时山西平遥国寺桥、安徽歙县太平桥、山西永济普救寺莺莺桥、河北井陉苍岩山桥楼殿等,都借鉴或继承了赵州桥 “敞肩拱” 的技术。在现代,建造1960年南京长江大桥引桥、2003年杭州湾跨海大桥护栏,也都采用了赵州桥的 “弧形受力”、“敞肩减重” 的设计技术。</p><p class="ql-block"> 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工程界影响深远,比欧洲最早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一一法国的赛雷桥早了700 多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b></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颂扬赵州桥。</p><p class="ql-block"> 唐代李翱《赵州石桥铭》曰:<i>“九津九星横河中,天下有道津梁通,石穹窿兮与天终。”</i></p><p class="ql-block"> 宋代杜德源《安济桥》诗:<i>“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i></p><p class="ql-block"> 元代刘百熙《安济桥》诗:<i>“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i></p><p class="ql-block"> 明代陆健《古桥仙迹》诗:<i>“车马人千里,乾坤此一桥。良工玄绝代,巧构称殊桥。”</i></p><p class="ql-block"> 清代祝万祉诗《过仙桥》赞:<i>“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i></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赵州桥作为建筑奇迹的风采,更体现了它在历史、文化和艺术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赵州桥东的碑林,收藏了多块珍贵的名人石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书法家虞世南题写的“攀龙鳞”、“附凤翼”碑(俗称龙凤碑)和清朝乾隆皇帝题诗御碑。</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弘历南巡途经赵州桥,看到“龙凤碑”后诗兴大发,挥笔题写了《赵州柏林寺小憩》和《赵州道中作》两首七律诗,刻在石碑正反两面,表达了对赵州桥壮丽景色的赞叹和对先贤的愐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赵州桥还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相传,鲁班一夜建造了赵州桥。仙人张果老听闻,便骑着毛驴去探究竟,驴背上的褡裢里装着日月星辰。柴王爷也推着满载五岳名山的独轮车赶来。他们问鲁班:“你造的桥能经得起我们骑驴推车通过吗?”鲁班不知两位是神仙,自信地回答:“别说你们的毛驴推车,就是千军万马都过得去。”于是,两人一同上桥,谁知桥身摇晃欲塌。鲁班急忙跳入水中,用手托住桥身,这才稳住了石桥。但桥面上留下了深深的驴蹄印和车轮碾过深浅不一的沟印,以及鲁班托桥的手印。</p>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传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在桥面上寻找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柴王爷推车碾的沟。其实,所谓驴蹄印和车辙印,只是岁月磨砺与车辆荷载留下的痕迹。但是,当我们踩着“蹄印”和“车辙印”走在桥上时,仿佛在与千年神话对话,对赵州桥更加充满敬畏和向往之心。</p> <p class="ql-block"> 一块突兀的《赵州桥一千四百年华诞记》大石碑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石碑是2005年5月赵州桥建桥1400周年之际设立的。碑文由赵县籍著名作家铁凝撰写,讴歌了赵州桥的历史、科学价值和艺术成就。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i>隋匠李春,造此桥于洨河之上。千年风雨,桥身犹坚,栏板雕刻精细,风格浑厚俊逸。桥之结构,坦弧敞肩,科学合理,显示中国古代科技之卓越。历代文人,赞咏不绝。今千年已至,桥仍横跨洨河,见证中华文明之盛。</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铁凝</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二O0五年八月</i></p> <p class="ql-block"> 游至赵州桥古桥展览馆,宛如进入了桥梁世界。这里展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十大古桥的木雕,并</span>以图文、模型形式展示了以赵州桥为代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60座桥梁。桥梁文化知识的科普,使我们了解了赵州桥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领略了不同年代、风格各异、造型优美的中国古桥风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赵州桥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每一道石缝,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然而,岁月的侵蚀也使它逐渐显露出沧桑。如桥身的石块表面变得粗糙,某些部位出现了裂缝,桥面因长期的踩踏而磨损。</p><p class="ql-block"> 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赵州桥首次补石重砌修缮到新中国成立,先后经历了8次修整。1953~1958年,国家组织专家,拨出专款,对赵州桥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修缮。专家和工匠们怀着对国宝赵州桥的敬畏之心,用双手和智慧,为这座古桥精心修补整容。当走上焕然一新的赵州桥时,仿佛能听到古人的车马声、脚步声和欢笑声。</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这座千年古桥,1982年河北省政府在赵州桥东侧修建了仿古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供车辆通行。近1400岁的老桥开始"休息"。2013年又建立了专业的保护管理机构,常态化保护赵州桥,使游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赵州桥以“世界上最古老的单孔敞肩石拱桥、跨度最大、科学水平最高、艺术形象最美、保存最完整”的五项世界之最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桥”。它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象征,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1961年,赵州桥成为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遴选赵州桥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成为全国唯一一处荣膺此项荣誉的古迹。这标志着赵州桥拥有与埃及金字塔等齐名的世界历史古迹。</p> <p class="ql-block"> 半天寻游,我们领略了赵州桥的丰采,了解了它的历史人文和科技知识,不虚此行。离开公园时,回望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赵州桥,洨河缓缓流淌,岸边的绿树随风摇曳,芦苇沙沙作响。</p><p class="ql-block"> 赵州桥,没有雕梁画栋的华丽,没有金碧辉煌的豪华,却用朴素又实用的单孔敞肩石拱,见证了1400年的时代风雨变迁,见证了中国古代桥梁科技登顶世界之巅的卓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夺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背景音乐:古典音乐《彩云追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