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文字创作:初夏</b></p><p class="ql-block"><b>图片:初夏自拍</b></p><p class="ql-block"><b>背景音乐:乌珠穆沁故乡</b></p> <p class="ql-block"><b>去年的寒冬腊月,我回归了故乡。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决定独自寻访西商老屋。</b></p><p class="ql-block"><b>敖包山前,小庙梁东,记忆犹新的低矮的土坯房,早已不见,唯有这座百年的庙宇静伫在那里。以庙为轴,可以找寻西商老屋的位置。一栋栋楼房排列,一个个小区相邻,真的无法确认老屋的具体方位。</b></p><p class="ql-block"><b>我的信息库里有原图:老屋家家户户并排着,那时不用城建审批,看哪家有废弃的房屋,能住就先住下。坍塌了的,左邻右舍帮忙,很快上梁,铺笆,糊泥。邻里都很和睦,新盖房的和邻居互相照应,争取房脊一样高,院子也一样整齐,各自打造一个简易的木头门,为了挡挡牛马羊别进院子。邻里间的墙矮矮的,大人个子高,抬腿就能迈过去。小孩子退后几步助跑,噌,就窜上墙,和邻居孩子玩儿去了。</b></p> <p class="ql-block"><b>这是庙后政府广场的庭廊,这个位置应该距老屋几百米的距离,大庙在,老屋的记忆就不会抹去。小时候的玩伴们都去了哪里?见了面或许也叫不上名字,甚至根本都认不出对方。</b></p><p class="ql-block"><b>我去找发小晓霞,向她打听西商老邻旧居的情况。她也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了。多年的风湿病,双腿已弯曲变形。牙也掉了几颗,看上去比我要苍老许多。她告诉我:东院的三丫,五十岁的时候就得病去世了;西院的风华,嫁到了河北,听说也得了脑血栓,半瘫了。</b></p><p class="ql-block"><b>我似乎感觉自己还好幸运,还能独来独往,东奔西走。一个人穿梭于大街小巷,找寻过往的人和事。一路走,一路思考人生:穷也罢,富也罢,快快乐乐才潇洒;来也罢,去也罢,大大方方走天涯。健康是本钱,不长病就算赚钱啦!</b></p> <p class="ql-block"><b>老屋就在敖包山下,怀着赤诚之心,拾阶而上,面向敖包深施一礼:吉祥如意!</b></p><p class="ql-block"><b>童年的敖包山上没有树,春天青草铺路,满目青翠。夏天,和发小们上山捉蚂蚱,装到一个瓶子里,看着它们在里面爬。我们上学后,学校组织学生到山上植树,没有水浇树,成活率极低,三年也没见几棵小树。二十多年来,敖包山上也没见到绿荫。直到1999年,政府开始组织单位职工植树造林,并且落实到人,和工作业绩挂勾,必须保证存活率,几年间,半山腰都绿树成荫了,松树,柏树,桦树,杨树,还有柳树,榆树……</b></p><p class="ql-block"><b>站在敖包山顶,环顾四周,小镇座落在草原的怀抱,整洁,干净。有山,山不高,有河,水不深。牛羊在山的另一端,那里是宽厚的草原,勤劳的牧人一生守护着家园。</b></p> <p class="ql-block"><b>老屋不见了,竖起的是一幢幢楼房,人们过上了日新月异的好日子。我的慈父、慈母:您们可曾神游过故里,找寻过咱的老屋?西商变了,变成了民族风情街;小镇变了,变成了全国卫生县城。您们的晩辈们打造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小城镇,已经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旅游圣地。</b></p><p class="ql-block"><b>故乡的雪雕,就在老屋的西南几百米的开阔地。每到冬天,上天赐予我们雪白的原料,能工巧匠在这里雕琢出许多栩栩如生的雕像,令人叹为观止。</b></p><p class="ql-block"><b>如果老屋还在,将是一处珍品的四合院。可以北望敖包,东眺阿尔山;南临巴拉格尔河,西眺成吉思汗瞭望台……</b></p><p class="ql-block"><b>遐想联翩,左右顾盼,唯有一个瘦小的影子在雪原上紧紧跟随着自己。四哥载我滑雪的冰车,早已让年轮碾碎,西商老屋也早已被岁月的浮尘淹没。唯有心念永存:感恩老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