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有三大祸害:一是南山猛虎;二是长桥下的蛟龙;三是欺凌乡邻的周处。一天,周处见村民们面带愁容,便上前询问缘由,一位老者直言不讳地答道:“南山猛虎和长桥蛟龙祸害百姓,大家正因此而发愁啊!” 周处自告奋勇地说:“我去杀死它们,为百姓除害!”。周处先入南山,将猛虎斩杀。又来到长桥,跃入水中三天三夜没有上岸,乡邻们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纷纷拍手称快。当周处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乡里,才得知自己竟被百姓列为 “三害” 之首,这让周处幡然醒悟,他一改往日的顽劣习性,变得勤奋好学、谦逊有礼,没过多久,便得到了乡邻们的认可,举荐他为官。他先后在吴国、西晋为官,历任新平太守、广汉太守、御史中丞等职。在公元 297 年的平叛战役中,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成为流传千古的贤臣典范。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处除三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少顽凶扰故乡,虎蛟同列号三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剑锋南岭吊睛兽,身搏长桥碧浪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见村邻相庆乐,始知己恶愧心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拜师自革终成器,殉国精忠美誉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9月29日平水韵)</div> 评述:《周处除三害》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人文内涵,它突破了 “非黑即白” 的简单评判,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可塑性:“过错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改”:周处最初的 “为害” 源于懵懂与放纵,但当他意识到错误后,没有沉沦逃避,而是主动寻求改变,这正是 “自新” 精神的核心。“外部触动与内心觉醒相辅相成”:百姓的态度是周处觉醒的导火索,而陆云的开导则为他指明了方向,但最终促成转变的,是他内心的愧疚与向善的决心。“行动是证明改变的唯一标准”:周处并非只停留在 “悔悟” 层面,而是通过 “杀虎斩蛟” 证明勇气,通过 “勤学修身” 提升自我,最终通过 “为官清廉” 实现价值,用一生的行动完成了从 “恶” 到 “善” 的蜕变。<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