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户外心 不断努力本色人

太空

<p class="ql-block">随时随地户外心 不断努力明白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序曲 努力向上</p><p class="ql-block">四轮驱动着铁甲不畏艰险上行,道路展开着承接橡胶轮子的辗转,一个毫不迟疑经过,一个清清楚楚固定存在。</p><p class="ql-block">天气持续干旱干燥,原本依附在石头的泥土都分崩离析,再也不想与石头混为一体,显示出尘土已改变观念,观念令尘土自由放荡,因此才产生尘土飞扬成语的吧。</p><p class="ql-block">马达驱动着轮子的转动,路面的沟壑与不稳定的石头正在考验着轮子与机器的协调和动力,只要你足够强大,一切都可征服,如若不是,那就得挑三捡四,借着可以平衡四个轮子运转的间距行进。有时候的偏差只能让你停下来调整角度,退一步海阔天空也适合铁甲的行为。</p><p class="ql-block">面对原生态路面,不要责备现实的冷漠无情,因为这道路不是为你而开辟,而是方便大型机械通行而筑就,没有其它功能,也没有责任为你修修补补提供安全舒适的路面。那么,这条道路注定是桀骜不驯的,除非工程继续,施工方有需要的时候会修补它们,要不,将持续破坏与恶化下去。</p><p class="ql-block">既然来了,可以通行,那就借助现实存在,不是为了较量,而是为了更好的经过,每一次油门的推动,或多或少都包含敬畏,每一次如愿的上行都是对道路的感谢。因此,轮下的响声与跳动,都是在表示亲密接触后的欢快。除了不间断的音乐播放,就是轮子与路面一切物体接触的声响,驾乘人员都在专心致志的留意路面的变化,操作方向盘者的每一次转动,都是在选择最优路径,尽量减少铁甲的颠簸幅度。稳定压倒一切,操控决定一切。迎面而来的同类型或越野车,较为轻松的下行,说明它们熟悉路况并善于驾驭。</p><p class="ql-block">队长第一次驾车前来,能这么稳定的驾驭,实属不易。驾车,绝对不能手忙脚乱和惊慌失措,只有沉着冷静,才可决胜千里。</p><p class="ql-block">每经过一段相对平整路面,总要来一段沟壑纵横的考验,你判断准确了,就能够在相对的平稳中上行。如此反复无数次,如愿上行到接近一千米高度的山间,要想继续上行到山顶,可就要使出看家本领。为了保持实力和安全,大家清楚不是为了挑战山路而来,而是为了穿越山脉,所以,乘员认为不要再挑战了,70°的坡度,需要综合技能,四轮驱动虽然符合硬件要求,但操作技术应该是随机应变的,稍微疏忽,可能难以驾驭并容易出错。别说驾驶车辆上这样的原生态斜坡,就是徒步上去,都要打滑,看到路面给车轮摩擦后的黑色痕迹,可见轮胎的承载力多大,能够上去,技法的变化应该是综合的,缺一不可。我们是来登山的,多走一段路没关系,因此,都精神饱满的沿着原生态道路上去,路面石头都是活动的,属碎石头那种。</p><p class="ql-block">本次的乘车经历应当属于首次,难得的体验,也难得的安全。也可说是额外的馈赠。这精彩的开端,让接下来的身体力行更加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进行曲 水底山</p><p class="ql-block">到了水底山中段,该沿着原来的小径走,要走粗放式路面也可以,还是沿着小路径走吧,我们来山野徒步,就是想与自然更亲近。这些交错的道路,已经把水底山肢解,可以说是面目全非。尽管如此,有时候还是能够看到印象中完整的一面,只是占据少数。</p><p class="ql-block">错过了那个鹰嘴岩,却收获刀削般的一面岩石,从路边看,就是一块黑褐色的坚毅石头,只有来到它的旁边,才能看到它的90°陡峭的形态。不管如何险要,从有倾斜的一面攀爬上去摆摆臭架子还是必修的功课。熊抱着上去,下来时却考验着你的身体平衡和身手的灵敏度。站在悬崖般的石头上面,竟然心虚起来,要是来一阵风,是不是站不稳?站不稳,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干净利索站立起来,装装样子定格下来,就可炫耀了?微信的魔力与威力太大,正因为它的社交功能,才吸引别人前赴后继。主要是因为激发出你好奇心,加上你有这个能力与热爱,才驱动你投身其间,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当观众。所以,朋友间的分享,总是击中你潜在的需要,并牵引着你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闲话少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算是山脊,也被新开发的道路所占据,我们的无名高地就这样七零八落。还行,在下行处,保存完整的原貌,在这里调整自己,看着别人的重装背囊,我们也就知道,户外,有很多门类,有的太专业,有的太业余,不管怎样,你愿意尝试,就是对自己的认可与挑战。山间开辟的平地建设了楼房,在尚未建好的楼房里露营也是不错的选择,他们已经身体力行了。看着他们如此隆重的装备,还是要佩服的。</p><p class="ql-block">要过去大南山,还得经过一段较长的下行线路,这里的山貌更接近水底山,突出的石头随处遇见。到了山坳处,植被的物种是接近大南山的。这一段路,我们称之为两座大山的桥梁,是过渡地带。</p><p class="ql-block">回望水底山,几条飘带似的土黄色线路,让人感受到伤痕累累,为何要这样,好端端的一座深山,还是被开发了,就不能温和的存留这一片原始吗?虽然没有看到首次经过时的云海,但那块变化万千的石头足够弥补这些遗憾,且刷新了我们固有的印象。因此我们记取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交响诗 大南山</p><p class="ql-block">来到垭口,也就到了大南山下,一个壮实偏胖的小伙子拿着手机竭尽所能喊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牛羊满山坡,这里的美女——停顿,都是我家的。另一个声音,牛羊在哪?水在哪?夸张的说法是事实存在,说明他的豪情万丈不是空穴来风,是源自骨子里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借助这种夸大其实的说法上行,原来的大南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现在的途径已经扩大一倍以上,路迹到处都是蓬松的泥土,还好,没有被踩踏过的山体依旧保持完好的植被,绿黄与枯黄的色调漫山遍野,机械开挖的道路继续蔓延在大南山山腰、山脊间。这条人为的流动登山路,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以年轻人为主,上了年纪的屈指可数,小朋友也是点缀,有的还和狗狗一起共进退。这里已经变成一个大集市,变成网红打卡点,尤其是来到次高峰顶端,大家自觉不自觉的集中于此,或休息或停留或一起照相,终于把自己的双脚实实地站在大南山的次高峰上。</p><p class="ql-block">芦苇是这里不变的经典,到了这,还得下行,沼泽地的路线已经被旁边的人工道路替代,没有谁愿意再经过沼泽地,当时那些连绵的圆滑并毛茸茸的温和山头已不复存在,一条硬邦邦的道路穿膛破肚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我们还是要进入沼泽地边缘拍照录像,延时也好,慢动作也好,敬礼过去,存留现在,说不定下次来,它也面目全非了。这里是大南山最优美的芦苇荡集中处,置身其间,惊叹如此纯粹又如此利索,哪能这样美呢,应该谦虚点才是。这一段只能旁观而不能深入其间,搞不明白大家为何不走原来的路?现在想走,路迹基本上被原生态物种占据和淹没了。</p><p class="ql-block">路还得走,叹息还是要,就这样交织着。因为有了大路,没有走在蔓延的芦苇荡小路的牵绊,减少阻力和曲折,也就减少行动时间和消耗的体力,为最后的登斧头石存留较多体能。</p><p class="ql-block">我们不会疑惑这条路线的不伦不类,我们只想侧重原来的线路回归和保持原貌的景色,就算在主峰中间处已经被开辟出一条路迹,植被根源还在,只是被修剪短了,也许,它就是上主峰的道路,到那时,大南山将被彻底改变。上行的时候我们作埋头苦干状,不往下看也不往上瞅,减少分散注意力是登山的好办法。过去自己实在吃不消躺下休息的地方已经不知道在哪,现如今自己已经有底气上行,不再拼尽力气的走走停停期待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我们面对下行的人们,可以避让也可以擦肩而过,更可以超越前面的人。一般情况,我们不会讲究速度而是讲究节奏,这个是保持实力的好办法,只有节制的保留体力,才能为接来下的下山提供稳定动力。斧头石到了,在上去和下来的人流中完成我们的再次登顶。</p><p class="ql-block">斧头石的高度和国旗是登顶者首选的拍摄背景。我们也不例外,请一个没事干站在旁边的女子帮忙拍照,有人看到自己笔直站立在国旗边敬礼拍照,自告奋勇的帮忙拉扯开国旗,有人站在人群中拍下敬礼的造型。帮忙拍照的女子拍照水平可以,没有把拉扯开国旗的人和双手摄入镜头。</p><p class="ql-block">在主峰的人比刚才那个次高峰的人还密集,它是一个标志,从大王庙上来的,这里是转折点,将以下行为主,但去路漫长;从水底山过来的,这里也是转折点、更加彻底的转折点,接下来是一路的下行,且是比较陡的下坡路,距离相对短了好些。</p><p class="ql-block">下山对自己而言,更要小心,担心膝盖承受不住。那个大声说话自我录像的小伙子下山时几次超越你,快到大王庙出山口时,还是被落后的我们赶上了。这种下山,真的不是那么好接受,其实,和上山一样,一味地上行也不是那么好接受。既然是登山,就得接受这个事实。</p><p class="ql-block">完成这次降低难度的穿越,还是有不一样的收获。(2021-12-12游历 13晚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