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21)| 人在“江湖”

光翟

<p class="ql-block">人在江湖,无法纯粹。想纯粹,几乎是所有正常人的一种理想愿望。但在复杂的现实社会面前,纯粹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那些所谓“纯粹”的人和事,都是后人、旁人的观察或臆测,常常是撇开了后人、旁人认为有碍人物形象的部分,只把正面或负面的形象示人,换言之,这种人已经被相对地“纯粹化”了。就人们自身而言,想成为一个纯粹的人,恐怕是大家的理想状态,也是自身和谐的需要。但人生下来成为社会人之后,就和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被各种人和事掣肘,思想和情绪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使他不得不改变自己以适应现实,慢慢地,人就变成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复合体。从此之后,纯粹只能作为他的奢望而存在。也许只有当他退出江湖,成为与世无争、无挂无碍的退隐之人,才可能回归到纯粹的道路上。然而,只要他仍然有尘世之心,站在茅庐望中原,那也是做不成隐士的。</p> <p class="ql-block">人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该是什么样子呢?在常识中,人们都把这种人称为精神病,抑或称自闭症。可见,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世人看来是不妙的。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别人和别人的评价,否则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p> <p class="ql-block">生活在自然状态的人,才能心平气和、顺应天道,才能颐养天年、平生无疾。可惜我们从小就被教化成了欲望满满、奋斗不止的人,成了活在别人眼里的人形机器,这是违背天道的。所谓活成个人样儿,其实就活成别人眼里的人,唯独没有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价值从来都是主观的。因为价值观念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积淀之后的精神产物,具有无可争辩的思辨性,而且一旦人的境遇、思想乃至感情发生了变化,其价值观念就会随之改变,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况且,抱持什么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有多少类型的人,就有多少种价值观念。所以,价值观不仅是主观的,而且是可变的;因而在很多人那里,“不忘初心”也只是没忘而已,不见得在坚守,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腐化堕落分子呢。</p> <p class="ql-block">文化也是双刃剑。没有文化,人就无异于动物,整天浑浑噩噩,被迫顺其自然生活;有了文化,人就多了欲望,整天想东想西、自我折磨地过活。其实,想开去也就了了。人嘛,无非是会思想、有情绪的动物,智能让人超越动物群体,但智能并不能改变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我们对待老去、死去要有达观的认知,不要固守自己那点浅薄的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洒脱起来,置生死于度外,从而保证我们在有生之年活得快乐、幸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面对不断出现的人生纠结,没有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只有暂时的解脱。旧的纠结之后,又是新的纠结,让我们的灵魂永不得安宁。这就是人生。根本的问题在于,人生本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任何理性的教条都是有条件、有局限的,它能触动我们的灵魂,却无法了却我们的矛盾心理。能够解决我们疑问的答案,最终来自于我们自己,且这答案只能解决问题于一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使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摸索之中前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有一个由内到外、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过程。反映在书面上,就是由格言警句式的说与对话开始,到篇章简单的短文,再到内容庞杂的长篇,然后到分门别类的体系。到了现在,单靠人类的头脑已经无法记起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因而有了电脑和存贮介质,让我们不再死记硬背,一旦需要检索出来就行了。过去有全才,现在则很少,将来或许没有。就是专家,也是先分文理,再文理之内细分、再细分,越来越走向单一化、线性化。知识与技能的网络已经繁复庞杂到让人难以应对的程度,甚至成为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之一。那么,人类的知识与技能该不该、会不会回归到简朴上去,使人们便于学习与应用,而不必在汗牛充栋的“仓库”里皓首穷经,也不必在恒河沙数般的知识中熬瞎了眼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人类精神的彰显体现在前人所说的三不朽之中,即立德、立功、立言。一个人的努力和成就,一旦外化为事功或言说,都已经不再为他所独有,而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即使是所谓个人主义的奋斗,其成果也是惠及普罗大众的,所以没有绝对自我,因为他不由自主地就汇入了人类的洪流之中,成为利他的存在而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