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趣事

喜文

<p class="ql-block">作者:喜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8930445</p><p class="ql-block">图片:自藏自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星期六早晨,我和宋哥乘火车从商丘去开封,到达古玩市场时,天刚蒙蒙亮,此时的古玩市场人头攒动,生意你还别说,那真是一个好。</p><p class="ql-block"> 宋哥用手电筒在一地摊上,发现了一串“翡翠东珠”,当他让我看时,我贴耳悄悄的告诉他,那不是翡翠东珠,而是水沫子。宋哥满脸不服气的说道:“你不懂!”随后他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一千八百块钱的价格收入囊中。</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匆匆吃了点开封小吃,就一路向西直达河南省会城市郑州。宋哥在列车上,不停的盘玩着他的东珠,心里乐开了花。</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小张(宋哥的徒弟),闻讯也来到了郑州古玩城,加入我们淘宝的队伍。我们还是按照以前的提议分头去找,谁找到算是谁的。小张自然是要跟着宋哥一起的,因为他还需要向宋哥学习,让老师帮忙给他掌眼呢。</p><p class="ql-block"> 郑州大学路古玩市场,比开封古玩市场要大的多,因为这里毕竟是省会城市。当我漫无目的走到一位卖新翡翠的青年女子地摊跟前时,见到她的摊旁有几块格格不入的玉器时,我主动上前搭讪询问价格,青年女子倒也诚实,她说你来晚了,刚刚有人已经买走了两块。剩下的这三块你若都要,还是按照他的价格,每块我再给你便宜一百,三件一千五百块钱吧。我二话不说直接从兜里掏出现金开始数钱,把这三块收入囊中。末了,我问她你家里还有吗?她告诉我这是她家老人留下来的,今天带出来和翡翠一并出售。</p><p class="ql-block"> 交易结束,我留了一个心眼,主动要了她的电话号码,以便有货再联系。后来我主动给她联系过两次,不知何故再也没有得到她的回复,我就删去了联系方式。</p><p class="ql-block"> 十点多我和宋哥、小张汇合,他们询问我是否淘到了古玉,我就拿出来一块童子手把件让他们瞧看。宋哥和小张满脸羡慕的眼神告诉我,不能再掏出其他的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  小张提议现在河南报业大厦有为市民免费鉴宝的,不如咱们一起去让专家来看看,咱们谁淘到的宝贝最具有价值,我和宋哥欣然接受他的提议。</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一行三人来到报业大厦一楼大厅时,前来鉴宝的人们,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们三人宋哥年龄最大,我就让宋哥排在我们前面。经过耐心的排队,十一点多终于轮到我们了,宋哥掏出从开封古玩市场上淘来的翡翠东珠,让专家观看。</p><p class="ql-block"> 专家上手后,询问淘到的价格,宋哥如实回答一千八,专家告诉宋哥,你打眼了,这不是缅甸老坑翡翠东珠,而是水沫子。宋哥脸色阴沉起来,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p><p class="ql-block"> 终于轮到我了,我还是掏出之前让宋哥和小张他们见到过的童子手把件,让专家来看。专家拿到手里仔细看了看,随即戴上眼镜郑重告诉我:小兄弟你给古玉有缘啊!这是一块明朝时期传世的古玉,五六百年了,保存到现在不容易啊,你要好好珍惜。说完便让助理拿出单反相机拍摄,说以后当做教材。身后的小张好奇的询问这块古玉的价值,专家伸出五根手指告诉他五万!</p><p class="ql-block"> 出了报业大厦,宋哥脸色无比难看,小张打破了沉默:既然杨哥捡到漏了,就让杨哥请客。我笑着点头,今天中午想吃啥,我来买单。</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随着眼力的增长,这些捡漏的小故事,也如过往云烟随风而逝。</p><p class="ql-block">注:文中所展示的古玉,便是当年那次捡漏所得的其中两块。腰带扣是清朝嘉庆时期传世的;童子手把件也是明朝时期传世的,它们都是新疆和田玉籽料制作的。感谢美篇的朋友们阅读点赞,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