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信仰的金色盛宴

影子

<p class="ql-block">  我带着一份期待与好奇来到了心心念念的郎木寺,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一睹郎木寺晒佛节盛宴。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不是一个寺,而是一座“被两省平分”的高原小镇,也是甘、川、青交界最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兼具历史厚度、民族融合与绝色风光,也是甘南旅游不可绕开的灵魂坐标。</p><p class="ql-block"> 在甘川交界的郎木寺镇,海拔3400米的雪域高原上,每年农历正月十三都会上演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 晒佛节。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晨,当雪域晨雾尚未散尽,郎木寺对面的红石崖已被第一缕金光点燃。太阳光芒铺满大地,万物复苏,生灵争鸣,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最耀眼的是那一撞撞被太阳光照成金碧辉煌的特色小屋。</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入住在郎木寺小镇,由于心情有点激动一晚就没怎么睡着,听到一声鸡打鸣,我急急忙忙的穿戴好衣服,背起相机就往外跑,远处已有陆陆续续的藏民往晒佛台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80岁的老奶奶,还是4,5岁的小朋友,都在家人的陪伴下,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虔诚的心,奔扑晒佛节现场。</p> <p class="ql-block">  穿着红衣,带着金黄色帽子的喇叭们,从寺庙迈着缓慢的脚步,鸦雀无声的走了出来。他们的出现,似星星一样闪亮,似彩虹一样耀眼;在寂静的空间里,听见的只有摄影人 “咔擦,咔擦 ”的快门声。</p> <p class="ql-block">  九时许,在低沉的号声中,数十名红衣僧人与壮年居士将寺院镇寺巨幅唐卡从“佛殿”请出。全程以袈裟或哈达托举,绝不直接落地,象征“佛临凡尘仍离垢”。 </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条缓缓游动的赤龙,我的心被彻底震撼了,我目瞪口呆的站在那里,望着虔诚的众僧、拥挤的人群,听着那清脆得能穿破天际的喇叭声,感觉自己都成了信佛的使者 ……</p> <p class="ql-block">  我跟随潮水般的藏民涌向晒佛台 ——那是山腰上一片被风雪打磨得发亮的斜坡,像敞开胸膛等待接受佛的拥抱。</p> <p class="ql-block">  众僧先将绣着释迦牟尼的彩缎牢牢的挂在崖壁上,然后小心翼翼的用双手托住彩缎,让它缓慢落下。当巨幅释迦牟尼唐卡从山崖倾泻而下的瞬间,你才会明白什么叫" 信仰的重量 ”。</p> <p class="ql-block">  当绣着释迦牟尼的彩缎自崖壁倾泻而下,阳光恰好穿透云层,金线勾勒的佛面瞬间被点燃,十万道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p><p class="ql-block"> 人群爆发出呜咽般的诵经声,老人匍匐在雪泥里,把额头贴向冰冷的土地,仿佛要把这一刻烙进骨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唐卡铺展完毕,长号与法鼓齐鸣,瞬间万籁俱寂,信徒齐诵沐浴经,将哈达、风马、青稞面撒向空中,象征“佛光灌顶、福泽遍洒”。</p> <p class="ql-block">  展佛期间,藏民们开始排起长长的队伍,有序的朝着唐卡方向走去,有的信众沿唐卡下方匍匐叩拜,有的以额头轻触佛足边缘,有的双手合十叩拜 ……</p> <p class="ql-block">  也有不少藏民在原地跪着,坐着,站着拜佛,不管用那一种方式,他们的心都是虔诚的。</p> <p class="ql-block">  午后阳光最盛时,按 “ 自下而上 ” 顺序缓缓收卷唐卡,寓意是 “ 把太阳收进绢布 ”;然后众僧再次托举唐卡绕寺三匝,象征“ 佛法回宫、福光常驻 ”。</p> <p class="ql-block">  看一眼金色佛面、听一段法号回声、闻一缕松柏桑烟、触一次巨幅绸缎,再把自己的祝愿交给风,才算真正到过晒佛节。</p> <p class="ql-block">  我并不是信佛之人,但来到郎木寺,观完晒佛节后,我感觉自己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心变得更加平静而纯净 ……</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