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儿三个看看智化寺,听听京音乐!2025.09.28

乐天派

<p class="ql-block">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市智化寺管理处)是以智化寺为馆址的古建遗址类博物馆,智化寺作为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构建筑群,因文物保护需要实行预约限流政策,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明代建筑规制、古乐活化石和独特文物三绝。</p><p class="ql-block">智化寺核心三绝</p><p class="ql-block">‌京音乐‌:传承27代的明代宫廷礼乐,每日10:00/15:00展演,使用管、笙、笛等古乐器。‌‌</p><p class="ql-block">‌转轮藏‌:北京唯一明代原装八角经橱,高4米带汉白玉底座,藏殿内可近距离观赏。‌‌</p><p class="ql-block">‌藻井遗珍‌:现存唯一明代斗八龙纹藻井,原三处藻井中两处已流失海外。‌‌建造背景‌:明正统八年(1443年)由宦官王振建为家庙,严守明代建筑规制,采用黑琉璃瓦顶。‌‌</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四进院落完整保留歇山顶、榫卯结构等明代营造法式,被誉"明代建筑标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是寺也非寺,不接受香火,不接受祭拜,不接受钱财,不设功德箱,只有文化的传承,京音乐是它的经典!</p><p class="ql-block">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又称“京音乐”,是明代正统十一年(1446年)形成于北京智化寺的佛教仪式音乐,由宫廷礼仪音乐演化而来,主要用于佛教法事活动。该音乐由禅门、音乐门、法器三部分构成,演奏时以云锣为指挥,采用九人编制分工,保留了九孔管、十七簧笙等唐宋古制乐器及工尺谱与口传结合的传承方式。曲目包含《小华严》《三皈赞》等600余首。1952年后经查阜西、杨荫浏等采集整理,逐步恢复演出并走向国际。2004年启动抢救项目后完成古谱转译并录制专辑,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听的是《小华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被称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由宦官王振引入智化寺,延续27代师徒口传心授,使用工尺谱记谱。‌‌</p><p class="ql-block">‌以管子(筚篥)为主奏,配合笙、笛、云锣等乐器,代表曲目《醉太平》《小华严》保留了唐宋雅乐遗韵。</p> <p class="ql-block">此殿内只剩此转轮藏和藻井,藻井美轮美奂,天花彩绘精美,转经轮与坛城藻井的组合设计匠心独具。设计、雕刻和彩绘,无不展现了明代匠人高超的技艺,明代精品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