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漫记(三)

丫丫姥爷

<p class="ql-block"> 烟台市作为一个海滨城市具有独特的魅力,虽然蓬莱阁、南山景区离烟台市区较远,但在市区繁华地段也有颇具特色的景观。如:烟台山、张裕葡萄酒文化园、所城里、朝阳街等各具特色,彰显了烟台的传统风格和现代文化气息的巧妙结合。</p> <p class="ql-block">  烟台山灯塔。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建成。因年久失修、照明不足,1988年拆除旧塔,由清华大学设计新塔,同年投入使用。‌‌塔高49.5米,共12层,底部三层为古堡式造型,筒体乳白色,顶部设360度旋转航标灯,射程30海里。‌‌是烟台市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登上灯塔可瞭望烟台美丽的芝罘(fu)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登上灯塔俯视烟台市区。</p> <p class="ql-block">  烟台山上前外国驻华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  养马岛标识。三十多年前我来过养马岛,当时好像除了几个疗养院没有什么商业设施,大部分环境是原生态的,但现在到处弥漫着商业气氛,已难寻求昔日的悠闲自得了。这是蓬勃发展的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有限承载的尖锐矛盾,俗话讲甘蔗没有两头甜,这是发展与保护不断平衡的博弈过程。我想,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智慧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所城里,这是烟台市一个很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但这地名读起来绕口、看起来费解,我检索后方知其中的故事。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为抵御倭寇侵扰,在此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军事城堡)。1664年(清康熙三年),卫所制废除后,官兵转为民户,该地由军事基地转变为居民生活区,因此得名“所城里”。 ‌作为烟台最早的发祥地,所城里保留了大量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融合了胶东文化与山海特色,现为展示烟台历史与民俗的重要景点。 ‌</p> <p class="ql-block"> 所城里占地约9.86万平方米,城内面积7.96万平方米,设东、西、南、北四门,城墙高7.33米,厚6.67米,采用“四楼十六铺”防御格局。现存200余套明清四合院民居,以青砖灰瓦、拴马石为特色,十字大街直通四门,保留当年完整卫所空间格局。‌‌</p> <p class="ql-block">  我对所城里的旅游体验感是:规划合理,沿街少有开放式商业柜台和售卖摊位,所有商业活动都一个个独立院落内。院落门口商业广告典雅得体,既保留古城古韵的浑然一体,又不失现代商业宣传的基本要素。管理到位,大街小巷整洁有序,背景音乐和商业广播声波分贝合理。一句话,在这里能催生悠闲的心情,在这里能感受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朝阳街是烟台市彰显现代文化韵味的商业街,显得年轻、存满激情。</p> <p class="ql-block">  满墙都是大熊猫。</p> <p class="ql-block">  烟台的近海水质很好。</p> <p class="ql-block"> 黑尾鸥,亚洲东海岸主要海鸟。黑尾鸥体长约40厘米,羽毛呈灰白色,尾部带有黑色横斑。它们栖息于沿海沙滩、湖泊及沼泽地带,主要捕食鱼类。每年3月从南方迁徙至威海荣成海域,在海驴岛繁殖,吸引大量游客互动喂食。 ‌</p> <p class="ql-block">  海鸥在海天之间舞动,洁白的翅膀书写着自由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  它们轻盈掠过海浪,是阳光与海风合奏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翱翔的姿态,宛如生命在天地间绘就的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它们用矫健的身姿在海天之间自由飞翔,展现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壮丽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