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北省天门市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之乡,传统文化层次之高,文化底蕴之深邃,文学艺术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有特殊的贡献和发展。历史上曾经诞生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楚国令尹子文、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化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庸,著名诗人刘天明等一批历史名人。近代诞生了天门花鼓戏,著名画家鄢贞,鲁代,张子英,严金敖,倪政方,指书大师刘岳等。</p><p class="ql-block"> 清代科考进土题名就有67人,其中状元一人,探花一人,有举人253人,其中解元一人。更有盛名者蒋氏五代(蒋祥墀,子蒋立镛,孙蒋元溥,曾孙蒋启勋,玄孙蒋传燮)荣封进士,蒋立镛嘉庆十六年钦点状元,其子蒋元溥中道光十三年探花。蒋氏五代连科全国少见,至今被誉为的"状元村"的村民还流传着昔日的神奇般的佳话。民国成立后,虽民族生存危机,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争不断,但是,县办官学堂在几经劫难中坚持开办,继续保持了文化普及和提升。新中国诞生后,在民国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教育事业,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有几万名莘莘学子跨入高等院校,被国家教委誉为“状元县(市)”。</p><p class="ql-block"> 天门潜江沔阳(仙桃)是隔水相望、唇齿相依的近邻县市,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习俗,地方历史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门潜江在民国时期曾合并为一个县,各种古籍书刋,文人名人字画,进士官员手稿信札等遗存于城乡民间,由此引起当地收藏爱好者极大兴趣。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通过相互交流,寻访探索天门历史文化遗存,先后发现清代状元蒋立镛山水画,清代瀚林蒋祥墀巨幅对联,道光瀚林许本墉批阅手本,首届天门官学堂创始人和堂长、近代名人胡子明篆书对联,天门中学第五届校长陈良玉行书四条屏,天门中学堂美术教师,荆沙地区著名画家严金敖四条屏写意花鸟和毓清山水册页等一批珍贵字画散落于民间,另有近代著名文人书斋朱揆一先生(江苏常熟人)楷书对联一幅,清末知县程登庸先生(孝感人)隶书对联一幅,还有天门进士、举人、秀才、乡贤和享誉一方的学儒文人墨客的信札、字画等墨迹大量存留。也有外藉名人字画信札流落于此地,如饶岭南楷书四条屏,杨国权行书四条屏和刘永璞的草书四条屏,知县程登荣写给刘风章先生对联,民国元老朱炳麟书法六条屏等等。</p><p class="ql-block">胡子明(1868一1946)字伯寅(伯子),白湖乡胡李家台人。天门中学堂创始人和首任堂长,是一位德才俱全的天门大名人之一。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举,诰封中宪大夫,继晋通议大夫。辛亥革命后,胡子明先生于1912年(民国元年)回天门,创办天门中学堂,任堂长,为保障天门文化教育这条根基因稳固的承传作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1913年受聘于湖北省总务厅(财政厅)任科长。胡子明从政公正不阿,关心民漠,从教治学严谨,师德高尚,胡子明先生无论从政还是从教均功绩显著。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共地方组织做过许多秘密进步工作。在天门人民心目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名人。胡子明篆书对联,古朴典雅,端庄秀丽!见物如见其端正做人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原武昌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教育长、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中华新学先驱刘凤章先生,对天门传统文化教育规模和成就极为赞赏!·</p><p class="ql-block">1925年至1930年间(具体时间不详),天门中学堂曾搬迁于武昌开办,时任中学堂校长陈良玉,(字仆生),美术教师严金敖与时任武昌中华大学校长刘凤章先生因教学和上下级关系,相互增送自己的作品。严金敖为刘凤章先生绘写意花鸟四条屏增送,陈僕生(又陈良玉)为刘凤章先生书写四条屏行书增送,书法飘逸洒脱,花鸟栩栩如生!堪称经典佳作,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p><p class="ql-block"> 1959年,新中国成立已十周年,为表达对祖国的诚爱之心,对几十年美术教育事业的辛勤耕耘的眷念之情,年已过八旬的严金敖老人耗时一年的时间,绘毓清山水和水彩鸟兽册页四十三幅,把自己一生中所见所闻收录于册页之中,遥遥大观,回味无穷!给世人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由于人杰地灵的天门市有着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在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众多文人墨客珍贵墨宝,为开启今天人们的收藏视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寻找传统文化,收藏艺术瑰宝,是当今收藏界的一致追求,为探索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为继承推进创新中华文化作出新的有益贡献!</p><p class="ql-block">(创作2021年,修改于2025年。收藏者:姚治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