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心映初心,银发风采耀越秀

宝盖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国庆节前夕,我有幸参观了广州市越秀区老干局主办的离退休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展。120多幅作品错落有致地陈列在区文化馆的展厅,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离退休干部们对时代的深刻感悟和对祖国的赤诚热爱。我怀着对这些离退休干部的敬仰之心踏入展厅,认真观赏每一幅作品,仿佛与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世界的深度对话,被他们“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的情怀深深触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法绘画展区展出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岭南风物,或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或记录社区生活的变迁,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书法作品中有隶书、楷书、行草等,涵盖经典古诗词及老干部自己创作的句子,字字句句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绘画作品中,有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有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花鸟人物画,每一笔色彩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 老干部们用一幅幅作品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表达退休不退志、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的家国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法作品在书画展区占了很大一部分,每幅书法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行草《数风流人物》、《江山无限好 祖国万年春》、《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魅力新广州》等作品,笔锋游走如龙蛇,时而疾驰,留下锐利而果决的痕迹;时而顿挫,凝聚为沉郁顿挫的节点,那字就像武林高手在耍剑,有着行云流水的气势,墨色浓淡间尽显洒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法条幅之间,几十幅水彩小品静立,淡彩勾勒的花鸟、骑楼街巷,藏着老广州的烟火温情。有一幅水墨画《秋之歌》让我看呆了,画面上花朵造型写实,颜色鲜艳,朱砂点染的花瓣似要破纸而出,藤蔓相互緾绕,墨叶聚散变化,红花墨叶交互辉映,形象生动,层次分明,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一幅丈二的《晚晴溢彩歌盛世》合作画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上是一只孔雀,孔雀的神态栩栩如生,那些用墨画出来的线条简单又神奇,把孔雀的毛、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远处的松枝仅以淡墨抹出,显得十分苍劲,近 处的大石块则见笔锋干涩。整幅画虽然用笔极简,但展现出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观。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是凝固的诗,诗词是流动的画。在诗词摄影展区,墙上挂着一幅幅摄影作品和一首首原创诗作。 老干部们用镜头记录时代褶皱,用笔墨勾连古今情思,以独特的视角将宏大叙事融入生活细节。这些诗词与影像,既是个人记忆的载体,更是时代发展的缩影,也是创作者于某一瞬间将胸中块垒化为笔墨和影像的凝结,让人感受到国家的进步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 参观中,我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形式的交融,更是一代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幅名为《珠水船轨》的摄影作品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这是广州珠江夜景照:广州海印大桥的钢索如琴弦垂落,江面上流光溢彩,倒影着霓虹光影,背景有五彩缤纷的广州塔,展现了广州数年来的发展变化。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古越今秀赋》,作者以赋体形式描绘越秀区古与今的交融,融合了广府文化、红色文化及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展现了广州越秀区作为商都核心区的独特魅力,既包含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等岭南文化地标的历史沉淀,也融入现代化城市活力的元素。作者的书法功底也很深厚,近看,字与字并非机械排列,而是彼此顾盼,似相语,似低吟。稍远些看,整幅作品行气贯通,气韵流畅,宛如山涧溪流,遇石则转,顺势而下,终归于一脉和谐。对作者诗词、书法的深厚功底,我由衷地感到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举办这场展览正值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这场展览的主题之一。离退休干部们以楹联、绘画等形式,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英勇奋战的先烈们树碑,或再现抗战岁月的烽火征程,或传递对和平的珍视与向往。一些抗日英雄形象在他们的笔下栩栩如生,笔墨间饱含着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珍爱。一幅题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楷书长卷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久久驻足。书写者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同志,他的手或许已经微微颤抖,但字迹端庄遒劲,力透纸背,笔锋转折处显见风骨,笔下的力道丝毫不减当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离退休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展,让我看到了越秀区离退休干部们对祖国的深沉热爱,也看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继续发光发热的生动形象。他们经历了国家的艰难岁月,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正是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们的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鲜活气息。他们的创作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生命体验的自然抒发。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们超越了单纯的技艺展示,融入了创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精神追求。他们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是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参与社会生活,传递正能量。在这里,我看到了什么是历史沧桑后的从容,什么是岁月沉淀后的智慧,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国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结束时,夕阳的余晖洒进展厅,为整个展览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突然意识到,这些作品十分珍贵。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们承载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精神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忙于追逐未来,却忽略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而这个展览恰恰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停下脚步,回望来路,感受那些经过时间淬炼的情感和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展厅,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我耳边回响。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老有所为”已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千万银发族用行动书写的答案。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岁月可以染白双鬓,但无法褪去内心的火热;时间可以改变容颜,但无法退去真挚的情怀;年龄不是界限,初心永远是动力,只要心怀热忱,每个人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致敬所有用心用情创作的离退休干部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9有29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