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现AI的探讨

蒋继雄

<p class="ql-block">文章被检测出AI关联信号,很多人片面以为就一定是使用了AI软件创作或辅助造成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p> <p class="ql-block">其实,标题不当、滥用网络词、字句太规整等,都可能让文章触发AI检测预警,而非“产生AI成分”。今年九月份开始,“朱雀”内容检测系统为配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该办法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未标识将面临处罚)落地,加严了样本检查的标准。不仅使用了AI软件编辑的文章会被标记AI关联信号,就连手写的文章,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被检测出AI关联信号;甚至在AI软件推出前很久的文章,也可能被判定为“含AI特征”,这就会让许多人产生疑惑和不解。比对样本沿袭了先前许多文章、报刊和杂志,当检测样本与比对样本有轻微重合时,就会触发AI预警。</p> <p class="ql-block">AI检测的核心逻辑,是预先在检测程序中植入一套认定为“可能含AI生成特征”的字词句段标本,涵盖逻辑连贯性、内容活跃度、句式规整度、表达困乏度等维度,这一原理基于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比对文本与标注样本的特征相似度实现判定[__LINK_ICON],而非“认为有AI成分的字词句段”。当你将文章通过复制粘贴放入系统中比对,只要出现和标本相似度较高的情况,就会被标记AI关联信号,每出现一次就会被标注;系统会根据标注的轻重程度和频次计算AI概率值,并根据AI概率值的多少以不同颜色来区分风险等级。</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看标题,标题反映的是文章的中心,当标题和文章内容不匹配时,部分检测系统会判定为AI的高风险 ,在这里你能说清楚这到底是文章本身的问题,还是标题的问题吗?</p> <p class="ql-block">一个段落只要出现一处AI高频网络词或句子(比如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部分检测工具会对整段标记AI风险颜色,严重程度以颜色的深浅来划分。颜色越深,风险越大。</p> <p class="ql-block">线性叙事也常会被AI检测标记,所以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懂得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法。先写结尾,然后再写发生的过程和原因。</p> <p class="ql-block">文章的句式不要太规整,要懂得长短句混用。另外,逻辑过度“完美”且缺乏个人化表达,也可能触发AI检测预警。</p> <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的是,文章太空洞、情感不落地,也容易触发AI检测条款。</p> <p class="ql-block">当文章的表达过于“规整、无瑕疵”时,也容易触发AI检测预警,而非“文章太优秀时容易触发AI”!所以对于文笔好的创作者,可适当保留偶尔的错别字和常见的逻辑瑕疵。</p> <p class="ql-block">在实际写作中,要保持内容活跃度,多使用生活化白话表达,善用地方俗语,打破规整的文章结构和单一的叙事顺序等。</p> <p class="ql-block">文章被检测出AI关联信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及时发现触发AI检测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改善。</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