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李雀屏,刘荣连</p><p class="ql-block">视频制作:李雀屏</p><p class="ql-block">组委:陆浪平,温戈,方尚,李小微,韦苑,李朝荣,邓全宪</p><p class="ql-block">文稿:陆浪平(场长)</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青春无悔。回望:五十年前十六、七岁的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怀揣理想,踏着上山下乡的征程,一起下到春湾公社那星大队建立那星知青场,农场共分四批(1、1975年9月;2、1975年10月;3、1976年9月;4、1977年9月),总人数69人。穿过那悠悠的岁月,我们听到了田野间传来的阵阵朗朗笑声、红门楼上那瑞馨书室的历史诉说;又嗅到蔗林里飘来的淡淡清香,还享受石根塘吹来阵阵微风。</p><p class="ql-block"> 指尖抚过签名薄上褪色的名字,五十年前的青春呼啸而来,那三排红砖瓦房、那红门楼上的历史痕迹、那石根塘、那片金黄色的谷穗、那几垅菜地和山坡上的三华李……见证了我们的农场生活;在这里我们将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分享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让那份跨越时空的情谊再次焕发光彩;那段岁月,是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奋斗史,是泥土与星光共舞的成长记;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重聚,是一次对无悔青春的深情告慰,更是一份面向末来的郑重期许。</p> <p class="ql-block"> “吃苦是福,历练是金”,如今,场友们步古稀,但那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从末褪色,知青的故事是历史的注脚,更是对后人的激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奉献与团结是最美的青春底色。</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拍到过去,也无法拍到末来,但可以记录当下留给末来,让它成为我们珍藏的过去,这也是活动和拍摄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活动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传承的火种;“历史长河中有我们的梦在流淌,珍惜疾风暴雨中结下的友谊,一万年只争朝夕”;谨此篇致敬场友,愿往后的岁月快乐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