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礼教的优劣

丛中笑

<p class="ql-block">文/丛中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统美德文化非常值得学习,更值得传承宏扬,比如:三字经里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等……都是教育后代和孩子们的经典语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弟子规里面的:父母教,须敬听。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惟德学,惟才艺。凡是人,皆须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字文里面的:似兰斯香,如松之盛。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以上这些语句、典故、礼教都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和学校教学中非常适宜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典的:岳母刺字,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大义,让儿子报效国家,用钢针在儿子岳飞后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没辜负母亲的殷殷期望,驰骋疆场即报效了国家,又报效了母亲的一片良苦用心,给我们后一代代留下了千古流芳的美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浒传里一百零八好汉,放在如今评判,不一定都是铮铮铁骨的好汉,而是那个年代混乱各霸一方,你争我斗杀强盗也杀了无辜,发配到偏远去做牢役,也在脸上刺青,如今为什么没了呢?即然是犯人去坐牢去杀头,但在脸上刺上标志,也是对人格的一种羞辱,当然小说是虚实相结合。和如今年轻人的刺青不是一个概念,当然,刺青谁也没确定就是不好,可与岳母的出发点不着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二十四孝,大部分也都是讲传统美德的故事。比如:亲尝汤药,是说:母亲病了卧床,儿子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为了侍奉母亲,熬的药亲口尝尝,等到不凉不热了才放心,然后让母亲再喝。晚上不宽衣解带不睡觉专心陪着母亲。是对生养自已的母亲尽最大努力,尽最大的孝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父母活着时多为父母着想,让父母多享受安逸的生活,等到父母不在了,再后悔也晚了也没机会来尽孝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说同兄共弟之间的故事,也非常给人以谆谆告诫和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语:盲人摸象,不识大体。一个人的感觉不带表整个事情的真相,它里面的故事涵义也很明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刻舟求剑:是一则成语故事,看似聪明却智慧不佳,里面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把愚蠢当成自己觉得很聪明的做法,盲目做出不正确的评判,其结果且是劳而无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传统文化里面,也有不尽人情和不应该作为育人的刻板,不符合常理的孝就不太好。比如:埋儿奉母的孝,就有很大的偏差和错误伦理,对母亲虽然应该尽孝,可也不能把亲儿子毁了,都是骨肉亲人,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孩子,伤一个孝一个有何意义、有何道理?是不是很不对,很没道理可言也太不讲人情了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卧冰求鲤:虽然是古代孝道典故,同样是不怎么合乎逻辑,不能那么引喻,冰雪严寒大冬天的,只因母亲想吃鲤鱼,就在结冰河里躺卧在冰冷的冰床上,去暖化了冰窟捞鱼吧?虽然解了母亲的馋,把自己再冻坏了,这样做法的孩子合情合理吗?冻坏了身体母亲不心疼吗?也不能走极端去做违背常理事儿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香割肉:更是反向的孝道违背常理。如果为了母亲想吃肉,哪怕砸锅卖铁来买肉,或另想别的办法,让母亲吃都可以,为什么偏偏割自己身上的肉啊?值得吗?母亲能吃亲人身上的肉吗?太不合乎逻辑了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古代的传统美德多数是非常对的。那么现代的故事或真人真事儿也有不适宜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见义勇为这个词,是为了他人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去救去帮。但是,如果伤人者五大三粗猖狂至极,手拿伤人棍棒或是什么锐器,恰巧见到的人很弱小很力不从心,能去救吗?去救了就等于是飞蛾扑火,自取伤害,拿着鸡蛋碰石头,不但救不了反会再搭上一条命的。量力而行采取别的办法才是好办法,难道就没有别的方式方法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小学时的语文课文:有篇文章:少年刘文学为了保护生产队的财产,和恶霸地主斗争,小小的少年非常爱护集体是优秀少年,不怕牺牲去和地主作斗争,他年幼的体质,不可能斗得过穷凶极恶的成年人地主,那不是也搭上了十来岁的生命吗?是很不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传统的文化,还是现代文化,有它的精华也有它不合乎情理的偏值,学习传统文化美德,也需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才是最完美的思维模式和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处事三分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果必佳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优良学用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摒劣则安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9.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