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战备》

周亮求

<p class="ql-block"> 备战二十八个日夜 </p><p class="ql-block"> 李远坤</p><p class="ql-block"> 越南在1975年统一后,迅速倒向苏联,试图借助苏联的势力在中南半岛扩张。驱逐华侨、侵占南海岛礁、出兵柬埔寨,乃至在中越边境频繁挑衅。甚至在1978年扬言“一个兵可抵三十个中国兵”,真是狂妄致极,令人咋舌。中越边境全面陷入紧张局势,我国多次警告无效,无法再予忍让。1979年二月十七日凌晨四时半,我军从广西、云南两路进攻,迅速攻入越南北方,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队是驻守在深圳市边防线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守备六团四营十四连,番号是:(54443部队93分队),是以边防执勤为主的半训分队。守卫着福田皇岗村以西到下沙村共七个村的海岸线,连部驻在“红旗岭”,独立排三排驻在“打石岭”。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的这天,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全国启动“一级战备”,这是国家第五次启动的“一级战备”。早饭前,连长刘锦木宣布完上级命令后,要求连队从今天开始按照“一级战备”的规定,全连待命。不批假不外出,除上下哨人员外,其余人员不得离开连队,保证全连人员在岗在位;加强军事训练,不定时的进行紧急集合演练;加强边防巡逻,密切注视港英情况;落实24小时值班,随时听从上级的调动,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服从命令,时刻准备奔赴越南前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级战备 事事紧张有序</p><p class="ql-block"> 连队进入“一级战备”后,军政训练、边防执勤和生活起居,由原来的正常节奏变成了快节奏,使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像琴弦一样,紧紧的。</p><p class="ql-block"> 先说军事训练。按照“一级战备”的规定和连长的要求,各班排的军事训练更加严格。早操坚持跑步、单双杠、吊环等的体能训练。上午的军事训练,以实战为目的,更加严格地进行百米障碍、射击瞄准、投弹和对刺等训练。特别是40火箭筒排,苦练活动靶的瞄准,切实把握扣动板机的最佳时机,保证做到弹无虚发,精准的摧毁敌人的坦克。</p><p class="ql-block"> 二说边防执勤。从三排打石岭皇岗村到连部下沙村共是八个岗哨,边境防线近十公里。那时又是外逃偷渡风气正旺,内地的东莞、增城一带的落后青年纷纷偷渡投港。港英政府也不友好,不但不遏止偷渡入港者,反而出台给他们快速入户成为港人的优惠政策。因此,在“一级战备”时期,我们的边防执勤更为重要。既要阻止偷渡入港人员又要密切注视港英军方的新动向。连队采取了多巡逻、多查岗查哨的措施。三排军犬班在班长的带领下,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坚持带犬巡逻,是连队捕捉偷渡人员最多的班。同时组织以副连职、排长、卫生员、通讯员等人员为查岗查哨组,每晚不定时的查岗查哨,验对口令。督促哨兵不打瞌睡、不大声聊天;要求哨兵多巡逻、多观察。确保在非常时期更好地完成边防执勤任务。</p><p class="ql-block"> 再说生活起居。随着军训备战和执勤防范的加强和紧张。日常的生活起居也跟着紧张和变快节奏。内务整理和打扫卫生快而利索;下午的菜地劳动,大家特别勤快,每天都提前时间早早把活干完;甚至就连三餐吃饭都快了许多。但是,就怕每天晚点名后,半夜里来个突发情况和紧急集合。为了保证在5分钟内完成紧急集合,许多人特别是新兵干脆把枪放在床头,不脱军装,和衣而睡。饲养员洪鉴来,因平时少训练,动作较为缓慢,紧急集合时怕迟到而受批评,他每晚不仅和衣而睡,而且把背包也打好、鞋子也不脱,只盖大衣睡觉,静等紧急集合的号声。</p><p class="ql-block"> 经过不断的紧急集合演练,从一开始只有百分之八十多的合格率,到后来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保障了部队在“一级战备”中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是:自卫反击,前方隆隆炮火日日进攻取胜;一级战备,后方急急备战天天繁忙紧张。总之,再繁忙再紧张,我们连队始终做到紧张有序、张驰有度,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项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到命令 个个抬头挺胸</p><p class="ql-block"> 二月十九日,是春雨时节,天空被乌云蒙罩着,显得很阴沉,温度也还很低。这是全连一百多名官兵们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一早,连部的战友们正在绕操场跑步。我也正好登记完十多个偷渡人员回到房间,刚摘下帽子。连长刘锦木手拿腰带悄悄地来到我的房间,低声的说:“文书,把二排四、五、六班人员的档案清点好,再把名字写在一张纸上”。“好的”。早饭后,我按照连长的指示,把几个补充到二排的一共二十七个档案整理清点好,扎成一叠,用稿纸写上名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十四连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连队,二排是连里的“王排”,荣誉称号是“尖刀排”。这是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做到英勇善战、反应快速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是连队的榜样。早饭后,排长盛献勋召集全排人员开了一个简短的排务会。内容就是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求大家应发扬“尖刀排”的光荣传统。做好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准备,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随后他命令全排人员迅速打好背包,收拾个人物品,整装待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来到上午十时左右,团里的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和一辆北京牌吉普车开到我们连部。二排长吹响一声哨声,二排集合了。我捧着一叠档案跟着连长和指导员来到二排集合点。排长向连长报告后,连长威严地传达了命令,接着简单的说:“二排同志们!因战所需,上级命令我们二排去补充各军团兵员,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应“到”出列”。一阵应“到”声过后,一个个都雄纠纠气昂昂,抬头挺胸地出列站好。当点到“刘万胜”时,他突然目瞪口呆、两腿发软、哆嗦不停,不会应“到”。待会儿,连长提高嗓门:“刘万胜,服从命令”!这时,刘万胜如梦初醒,意识到连长给自己下的是“命令”。他快快扶正军帽,背好背包,即刻立正,抬头挺胸站立如松,一声响亮的“到”声如洪钟。这个“到”是接受命令的“到”,是视死如归的“到”!充分彰显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气魄!</p><p class="ql-block"> 我把档案移交给一名参谋,看着战友们上了卡车,汽车慢慢起动。战友们都纷纷互相招手,喊着“再见”“再见”!而很多的战友们是流着泪水,挥泪告别!如此激动的场面,连长和指导员也流出了眼泪,深情地望着二排战友们离开连队奔赴越南前线。</p> <p class="ql-block">誓师会上 纷纷表决立誓</p><p class="ql-block"> 二排27人率先调去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了,重新组建的二排大部分是七九年的新兵。连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段水珍,及时召集支部委员一班人,认真讨论和分析当前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二排都被调去了,一定还会再有调兵的可能,我们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因此,党支部决定:三天內集中全连指战员在荣誉室召开一个传统教育、思想动员暨誓师表决的联合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荣誉室,面积约50平方米,长方形,正面放着一台上海牌十四英吋的电子管黑白电视机;背面挂着一幅我连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全国范围内的行军作战路线图;两侧挂满几十面大小不一的奖旗。联合会在荣誉室如期召开。在传统教育和思想动员方面,指导员只作了二十多分钟的报告。主要精点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点明大家挂在荣誉室里的一面面鲜红的奖旗,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发扬连队的光荣传统。要认识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正义之战,是保家卫国之战。应以已上前线参战的战友们为榜样,不要怕参战,要勇于去参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二是要求各班排在军事训练中更加严格要求,更加严格训练;按实战的标准来训练好每一个科目,保证做到战无不胜。三是在边防执勤中,应加强巡逻,吐绝哨兵打嗑睡,提高警惕,密切注视港英军方的动态,保证边防的绝对安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讲完报告后,宣布进行誓师会。希望同志们表决心立誓言,为保家卫国作出贡献。带头发言的是十班长邱国祥,声音铿锵有力,雄心壮志:“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我坚决向二排的战友们学习,只要一声令下,坚不退缩,坚决发扬我们连的光荣传统,为保家卫国勇于参战”。先行班(一班)新任班长唐甲成:“我坚决带领全班人员,以实战要求加强训练,发扬连队的光荣传统,只要祖国需要,坚决奔赴前线,为取得胜利而英勇奋战”。河北藉一排二班战士翟山根:“只要需要,我坚决报名参战,入伍前我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抢险救灾,经历过生死考险,我不怕苦不怕死,为祖国努力奋斗”。接着是三排军犬班班长高人群:“我保证带领军犬班人员,更好地发挥军犬特异功能的作用,加强巡逻,坚决完成好边防执勤任务,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紧接着很多人高呼:“发扬传统”、“学习二排”、“不怕参战”、“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等很多很多的豪言壮语。</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满意地作出点评:“好,很好,非常好”!六个字。通过这个联合会,充分提高了全连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了大家勇于参战的雄心壮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报频繁 天天坚持值班</p><p class="ql-block"> 落实二十四小时值班是“一级战备”的一项重要工作。连长安排分机员袁钊成和我两人负责,并要求我俩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要及时接收和记录好前线发来的重要战报和上级首长的指示。从二月十七日开始,对越自卫反击中各军团势如破竹的进攻捿报,前前后后、频频地向部队发送。</p><p class="ql-block"> 分机员袁钊成,七八年兵,个子不高、言语温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负责,这二十四小时的值班仼务毫无怨言。“文书接战报”“文书接战报”,这五个字我特别耳熟。文书房和分机房都在炮楼南面,由一条六米左右的过道相连。有战报时只要分机员在门口一喊,我就能听到。然而,这些不定时、无规律、不分白天黑夜的战报,每天都有近十个十多个。特别是在深夜,只要分机员一喊,睡眼惺忪中也得起来。记得有一天夜里,我重感冒了,全身酸痛,嗜睡在床,听到分机员喊接战报后我又睡着了。第二次喊时已过五分钟了,我刚戴上耳机回“十四连到”,营部书记宋喜锋就点名批评了,我深感内疚。但一想到前方的战友们,自已在后方就是忙一些,算啥呀!书记的批评是提醒自已要坚守好值班岗位,加强时间观念,及时地把战报接传下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报:“某月某日,55军163师敢打敢拼、英勇作战、表现突出。特别是号称“红一团”的487团,组织全团率先突破越军防线,继续向谅山进攻,取得突破性胜利”!战报:“某月某日,42军124师、125师、126师,在攻打高平时,英勇善战,快速穿插,推进速度快。成功切断越军退路,并围歼越军346师,很快攻克了高平。特别是124师,表现实出,歼敌最多,伤亡最少。42军为攻克高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些战报,连长是每天的早饭前传达晚上的,晚饭前传达白天的,天天如此,坚持了二十七天。</p><p class="ql-block"> 三月十七日,是从二月十七日算起的第二十八个日夜。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冉冉而起,是一个风和日丽天气格外好的春天。早饭号响起,部队集合在饭堂前。连长手捧着厚厚的战报记录本,眉开眼笑地走到队伍前,喊完“立正”“稍息”后,传达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战报!“战报:我军完成了既定任务,歼灭越军数万人,摧毁了越军在边境上的防御工事和工业设施,三月十六日全线撤军,达到了自卫反击的目的”。接着也宣布了解除“一级战备”。</p><p class="ql-block"> 部队又回到了正常的训练执勤,人人都把在“一级战备”中,二十八个日夜里绷得紧紧的神经,终于放松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远坤,1955年出生,广东省五华县人,1977年入伍,中共党员。原守备六团四营十四连军械员兼文书,任职时间四周年。期间写过许多大小文篇和营连军政训练的总结报告;创作过多个文艺表演节目,较为突出的有群口快板“发扬传统”,参加团汇演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表演奖;写过一篇署名为“某部十四连党支部”的初稿,经广州军区于晓鹏干事定稿后,刊载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发行的一书中。1982年1月退伍,2015年在该县交通运输局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