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 · 老李家坊

邓立强

<p class="ql-block">  很早前看过杨建凡老师和周发达老师关于李家坊老宅的图片,飞檐、灰墙还有风中的衰草。他们说就在金山口工业园区旁边。县城旁边怎么会有这么老的建筑呢?好奇心驱使我顶着酷暑前往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在一排木板房边,邂逅一位用三轮车拉柴的村民,听他详细介绍李家坊的的情况。他说万坊这边各种小村庄很多,村村基本都通了水泥路,无论怎么走都不会迷路。</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抖胆开着破皮卡在田间小道漫行,隔着一片荷田和稻谷,远远看见一座座小村庄不时出没。</p> <p class="ql-block">  巧的是,我进入的村庄正是老李家坊。右侧小路往上,是果树,果树下空无一人的板房,房屋旁边的农宅里养着猪。往左是排砖木房,对面两丛杂草,中间荷池,荷池后面又是一栋空屋。</p><p class="ql-block"> 顺道而行,荒草萋萋,门前屋后,均是杂树横生。废弃的房屋,不乏两层半新的砖木楼房。</p><p class="ql-block"> 一面古墙,半边已毁,墙顶衰草,迎风招摇。</p> <p class="ql-block">  颓墙后面,一幢高大巍峨的古建,门前稻田广裹,一望无际。古建外墙保存完整,门额似有 “大夫第” 字样。紧锁的木门略留缝隙,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阳光穿透天井洒落在地面和墙壁。</p><p class="ql-block"> 听说这是清朝刺史的家宅,但我只看到豪宅的落寞,不见它曾经的繁华暄闹。</p><p class="ql-block"> 为了拍到它的正面,我赤脚下田,走过荊棘,终于可以仰头,一睹它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  李家坊的古建较多,可惜大多完全隐没在荒草杂树之中了。穿过一片荆棘丛生的小径,来到一方荷塘,塘内水浅,鸡鸭嬉戏,芦苇摇曳处,一排黑色木屋,右侧颓墙上,一棵杂木傲然独立,密密的荒草横木,想要寻路前行,已是再难下脚。</p><p class="ql-block"> 想来老家坊搬迁的年头不会短。</p> <p class="ql-block">  出村口坡下,遇一男子石屋外晒衣。他说老家坊大都姓李,现在已是一个空心村,自己也是白天来这里干农活,晚上回新村老家吃住。</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李家坊一分为三,除了荒废的老李家坊,还有两个新村。交通方便了,生活富裕了,可是当时的那份乡情再难寻觅。</p><p class="ql-block"> 世事大抵如此,从来难以两全,李家坊只是当下农村的一个缩影。走出去,走出去,去看更大更远的世界。不过我们也得学会稍稍驻足,偶尔回望来时的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