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未竟之吻:那不勒斯民歌《我真想亲吻你》的百年传奇

邱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词作者文森佐·鲁索与《我真想亲吻你》</h5> <h5>在意大利南部的港城那不勒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街头巷尾,总弥漫着浪漫与哀愁交织的歌声。《我真想亲吻你》(I' te vurria vasà)又被译为《热烈的吻》或者《我真想爱抚你》,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诞生的一颗明珠。这首被称为“那不勒斯民歌灵魂之作”的作品,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歌唱家传唱,其动人的旋律和故事仿佛一封写给人类内心深处的情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男中音歌唱家周围的演唱</h5> <h5>歌曲的灵魂来自词作者文森佐·鲁索——一个贫困却敏感的鞋匠诗人。他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小屋里,靠夜校自学写诗。命运却在他身边投下一束光:他爱上了住在街对面珠宝商家的女孩恩里凯塔·马尔凯塞。这份爱情纯净而炽烈,却因贫富差距被现实无情阻隔。正是在这种无法实现的渴望中,鲁索写下了《我真想亲吻你》的歌词:一个男子守在熟睡的恋人身旁,渴望亲吻却又怕惊醒她的温柔犹疑;嫉妒、怜惜、欲望与克制交织在一起,化为如泣如诉的那不勒斯方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曲家爱德华多·迪卡普阿</h5> <h5>作曲家爱德华多·迪卡普阿——《我的太阳》的作者之一 ——在接到歌词仅24小时内便写出曲谱,将这份深情用音符托起。这首歌1900年在《圆桌》杂志的比赛中只得了二等奖,鲁索用微薄的稿费买药,却在几年后病逝,年仅28岁。但正如诗人短暂的生命中闪出的火花,这首歌像一封未寄出的情书,越过时间的河流,抵达世界各地的舞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不勒斯在意大利的位置</h5> <h5>为什么它如此令人感动?因为它写的不只是那不勒斯的一段苦恋,而是全人类的心情:那份既想靠近又不敢打扰的柔软情感,那份明知无望却仍满怀怜惜的渴望。它让听者在温柔的旋律中听到自己青春的悸动,也听到人生的无奈与美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丽的那不勒斯</h5> <h5>正因如此,卡鲁索、克莱里、帕瓦罗蒂、波切利、卡雷拉斯等歌唱家在百年间不断赋予这首歌新的生命。从咖啡馆到歌剧院,从街头到唱片,这首民歌跨越语言与时代,成为那不勒斯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世界抒情歌唱史上一颗不朽的星辰。</h5> <h5>2024年7 月 18 日,那不勒斯加里波第大街的第四个十字路口以文森佐·鲁索的名字命名。该倡议由市长加埃塔诺·曼弗雷迪 (Gaetano Manfredi) 发起,以向这位那不勒斯民歌无可争议的主角致敬。</h5><h5><br></h5><h5><br></h5> <h5>歌手玛丽安尼塔·卡福拉 (Marianita Carfora)在马可·祖尔佐洛 (Marco Zurzolo) 的伴奏下演唱了文森佐·鲁索最著名的歌曲之一《我真想亲吻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词家与作曲家的唯一合影</h5> <h5>《我真想亲吻你》不仅是一首歌,更像是一段凝固在时间里的叹息:一个贫穷诗人用尽全力去爱,最终留给世界一首温柔得近乎疼痛的旋律。正因如此,它才如此动人,也注定要被一代又一代人传唱下去。</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