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三中70(四)班毕业五十五周年同学联谊活动

软尾大叔

<p class="ql-block">红色的背景上挂着金色的灯笼与绽放的烟花,像极了我们青春岁月里那一场场热烈的梦。五十五年前,我们从嘉兴三中70(四)班走出,带着青涩与憧憬;五十五年后,我们再次聚首,满头银发却笑意盈盈。横幅上那行“嘉兴三中70(四)班毕业五十五周年同学联谊活动”的字样,不只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情感的锚点,把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我们,重新系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屋内暖光流淌,天花板垂下的装饰轻轻摇曳,像回忆在低语。大家分坐两排,前排坐着的老同学挺直了背,后排站着的也不再年轻,可那一张张脸上的笑容,却比少年时更真、更暖。有人穿着红衣,有人披着花衫,颜色斑斓得像是把整个春天都穿在了身上。我们不谈功名利禄,只聊谁还记得当年教室后墙的涂鸦,谁曾在操场边偷偷递过一张纸条。话语间,五十五年的光阴,仿佛只是一节课的间隙。</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四位老友并肩而立,背景的横幅写着我们的名字与年份。他们穿着简单的Polo衫和T恤,神情轻松,像是刚从某次晨练回来,又像是准备去参加一场老友的茶叙。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刻意的姿态,他们就那样站着,像五十五年前一起逃课去看电影的午后,依旧默契,依旧自在。</p> <p class="ql-block">拱形的背景装饰着繁复的花纹与盛开的花束,我们坐在一排排椅子上,像参加一场庄重的仪式,又像围坐在家里的客厅。每个人的衣着不同,有人讲究,有人随意,但笑容却出奇地一致——那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是重逢时刻的纯粹欢喜。有人悄悄抹了眼角,有人拉着老同桌的手不肯松开,那一刻,时间不是敌人,而是最温柔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三位女士站在花影重重的背景前,一位穿黑裙,一位搭红开衫,另一位系着蓝围巾,裙摆上的花纹像是从旧相册里走出来的。她们笑得灿烂,仿佛五十五年只是换了个季节。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忽然想起当年她们在女生宿舍楼下分食一颗糖的场景——那时的甜,是冰糖葫芦;如今的甜,是岁月酿出的酒。</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舞台中央,红衣黑裙,姿态端庄,像五十年前那个在文艺汇演上独唱《茉莉花》的女孩。如今她的声音或许不再清亮,但每一个字都带着重量。舞台上方悬着纸鹤,随风轻晃,像是我们年轻时折的那些梦想,终于飞回来了。她说:“我们不是来怀旧的,我们是来证明——我们还活着,还热忱,还彼此记得。”</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屏幕上写着我们的名字与年份,有人正和老友握手,有人举着手机拍照,还有人站在花艺装饰前比着“V”字手势。那束巨大的白色花艺,像一朵盛开的记忆之花。我们不再年轻,可眼神里的光,依旧闪烁着十七岁那年的教室阳光。</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里,水晶吊灯洒下柔和的光。一位穿白上衣的男士与老友握手,笑容坦荡;另一位红T恤的老兄站在旁边,推了推眼镜,像是在确认眼前的人是不是当年那个总爱解数学难题的同桌。他们没说太多话,可那一握、一笑,胜过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两位老同学凑在一部手机前,红衣的那位指着屏幕,说着什么,蓝裙的那位频频点头,忽然笑出声来。我猜,那相册里一定藏着某张泛黄的毕业照,或是某段尘封的录像。手机很小,可它打开的,是一整个青春的抽屉。</p> <p class="ql-block">餐桌旁,五个人围坐,紫衣的男士站着说话,其他人或笑或点头。桌上饭菜未动,可情意早已满杯。我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争着抢话,而是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在沉默中读懂彼此的眼神。这一顿饭,吃的是情分,嚼的是光阴。</p> <p class="ql-block">三位女士站在花墙前聊天,中间那位捧着粉色杯子,像是捧着一段温暖的回忆。她们谈笑风生,手势轻扬,仿佛五十五年不过是一次短暂的离别。我听见她们说起“老校长”“化学老师”“运动会接力赛”,那些名字一出口,就像钥匙,打开了所有人心里的那扇门。</p> <p class="ql-block">她坐在桌边,黑衣绿巾,微笑安静。她不说话时,像一幅静物画;一开口,便是一段段生动的往事。她的酒杯没怎么动,可眼神早已醉了——醉在重逢的喜悦里,醉在岁月的温柔中。</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一男一女手持麦克风,红衣的他声音洪亮,她则轻声补充。他们是这场聚会的主持人,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声音。他们讲述的不只是流程,更是我们共同走过的路——从红领巾到白发苍苍,从教室到宴会厅,从未走远。</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话筒前,红衣眼镜,神情专注。她说:“五十五年,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最珍贵的东西——彼此。”台下安静,只有轻轻的啜泣和点头。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同学情,不是年年相见,而是哪怕五十多年不见,一见面,仍能接上那句没说完的话。</p> <p class="ql-block">三位男士在红底横幅前合影,背景写着“嘉兴三中70周年班毕业五十周年同学聚会”——字错了,可心意没错。他们站得笔直,像当年升旗仪式上的护旗手。有人穿印着“THE MAN”的T恤,惹得大家笑出声来。是啊,我们老了,可心里那个“MAN”,一直没退休。</p> <p class="ql-block">几位老友围在桌边,黑衣、紫衫、蓝衬衫,正聊得投入。桌上饭菜已凉,可话题正热。他们说着谁移民了,谁退休了,谁孙子考上了大学,语气平淡,却藏着深深的牵挂。这不是炫耀,是分享——分享生命走到这一站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一对老夫妇站在桌前,他拿着麦克风,她轻轻抬手,像是在提醒他慢一点、轻一点。他们的动作默契得像演了五十年的双人舞。台下有人小声说:“他们当年是班对吧?”没人回答,但 everyone 都笑了——有些答案,不必说出口。</p> <p class="ql-block">两位老友对坐,灰T恤的他认真听着,白T恤的光头老兄笑着比划。他们面前的花艺静静绽放,像在为这段对话伴奏。他们谈的或许只是养生秘诀,可那专注的眼神,分明写着:“我还在,你也在,真好。”</p> <p class="ql-block">她坐在桌边,浅蓝高领,戴着眼镜,正说着什么,表情生动。她不是在讲大道理,而是在讲“那天我梦见我们还在上物理课”。她一说,好几个人都笑了——原来,我们做的,是同一个梦。</p> <p class="ql-block">老夫妇并肩而坐,她笑眼弯弯,他端着茶杯,条纹短袖还是那么清爽。他们不怎么说话,只是偶尔相视一笑。那杯茶,泡的是陈年往事,喝的是此刻安宁。</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围坐在餐厅,笑语不断。桌上杯盘交错,吊灯洒下暖光,像给每个人镀了一层金边。我们不再年轻,可这一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青春——因为青春,从来不是年龄,而是有人记得你叫什么名字,还记得你当年爱过的那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