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穿越时空的礼仪传承

(🌻Peng)

<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端华新校祭孔典礼有感</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八日上午,细雨飘飞,清凉舒适。端华大学的孔子广场,一场庄重的祭孔典礼正在举行。这是我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参与这样的仪式,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表的震撼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  礼仪,穿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三通鼓在校园上空响起,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伴随着悠扬的古乐,仿佛时空交错,将我们带回了遥远的春秋时代,一场跨越两千五百多年的时空对话便庄严开启。仪式流程严谨而神圣:迎神、上香、献礼、诵读(誓词)、送神、礼成。每一步都遵循着古礼的规范,仿佛为所有参与者搭建了一条无形的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  在异国他乡,这套完整的礼仪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动作的模仿,更是精神的接引。正如贺继乐校长在主祭官祝祷文中所言:“先师以仁爱为宗,以教育为志,更以救国救民,世界大同为使命。其思想,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通过此次具象的仪式,我们得以触摸历史的脉搏,与那位倡导“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至圣先师进行一场无声而深刻的精神交流。</p> <p class="ql-block">  震撼,深植文化之根脉。</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国外参加这样的仪式,很正式!也很震撼!”——这句发自肺腑的感叹,道出了无数在场者的心声。这份震撼,并非仅仅源于仪式的壮观,更多的是源于一种文化根脉被唤醒的强烈共鸣。当《&lt;礼记&gt;礼运大同章》的诵读声在端华新校上空回响,那些跨越两千多年的文字,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一刻,我才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孔子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文化血脉的源头。而祭孔典礼不仅仅是一场仪式,它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和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在故土,我们或许习以为常;在海外,这一切却显得如此珍贵而富有力量。正是这种在异域文化环境中对自身文明的坚守与实践,才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何谓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重要象征”。这仪式,就像一棵大树的年轮,一圈圈记载着文明的记忆与韧性,证明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可以如何跨越地理的阻隔,在全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传承,藏于年轻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典礼中,最动人的风景是那些年轻的面庞,我看到了文化种子在年轻心灵中生根发芽的希望。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的学生们,在一周忙碌学习中唯一的一天休息日,自愿来到校园,肃立于先师像前。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礼记》中每一句话的深意,他们虔诚的眼神中,有好奇,有敬畏,或许还有一丝懵懂,但我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因为,他们笔挺的身姿和专注的神情,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p> <p class="ql-block">  尤为触动的是,这场在海外的祭孔典礼,其庄重与严谨甚至超过了国内许多地方的类似活动。这让我思考:也许正是因为身处异乡,文化传承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才更为强烈。当文化的土壤不再理所当然,每一滴雨露都显得弥足珍贵;当母语不再是周遭的自然环境,每一次诵读都成为精神的归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永远是人。看到这些在海外的华裔新生代,能够如此庄重地参与并感受自己民族的古老传统,这仪式如同一座桥梁,一端连接着厚重的历史与先贤的智慧,另一端则伸向由这些孩子们开创的未来。他们今日所沐浴的这场“文化洗礼”,必将内化为他们文化身份的一部分,无论将来行走至世界何方,这份精神的底色都将不会改变。</p> <p class="ql-block">  文明之星,永不陨落。</p> <p class="ql-block">  礼成,人散。典礼最后以“送神”结束,但孔子倡导的“仁爱”、“中庸”、“有教无类”等思想,却长久地留在了每个人心中。站在端华新校的典礼现场,我深感个人之渺小与文明之宏大。于合涛校长在祭文中谈及:“以德育人,以礼约行,弘毅自励,追圣齐贤。巍巍孔子,木铎遗响;大道既行,国泰民安。伏惟再拜,仰瞻烟霞,民族复兴,指日可待”!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思想,如同太空中永恒的星辰,虽历经岁月长河的冲刷,其光芒依旧能照亮世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这场在海外的祭孔大典,以其近乎固执的严谨与真诚,向我们揭示了文明传承的真谛:真正的传承,不在于规模之大,而在于心意之诚;不在于地域之远,而在于根脉之深。它让我们坚信:只要薪火相传的仪式不灭,文明的精神便永续。这,正是值得我们用心记录与传颂的永恒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