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3日秋分时节,我们来到盐官的潮乐之城,在仿古庭院的宣德门酒店住下,有充足的时间观潮、品文化。</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边有座占螯塔,始建于宋代,原意是镇螯鱼的,现在成为观潮圣地的地标。苏轼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说的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盐官镇开发了潮乐之城并在城的南侧建了一个条形的观潮公园,赋于观潮以强烈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近12点40时,江面隐现一条白链,但已有断裂。本应听到的闷雷声被直升机的马达声盖过。</p>  <p class="ql-block">潮涌实际是海水从喇叭口似的钱塘江入海口倒灌。(江水是向西流的,潮从东边涌过来)。两个方向的水流激荡,掀起波浪。直到潮水临近,我非常仔细地听,才听到闷雷声。涌潮声被岸上人声嘈杂,保安的嗽叭声、直升飞机的轰响掩盖了。观潮的人墙离岸边有30来米,无法拍出万马奔腾的样态。(只有迎着潮水,镜头在江面以下,才能生动地拍出浪头翻滚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两三分钟后,潮头涌过,不到半小时,江面平静如初。期盼已久的观潮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真不甘心。打扫场地的老乡告诉我们,这就算大潮了,就是八月十八也大不了多少!</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请当地人开车带我们去"野点儿″观看。路上,司机说,儿时常见到5米多高的浪涌过来。自从入海口內依次建了跨海大桥和嘉绍大桥,再没有大潮了,而且响誉世界的盐官一线潮,也断断续续了。我们昨天看到的浪有一米多高已很不错了,有时涌潮期也只有一尺多高。来到一个叫梁家墩的地方,我们终于看到了横江的一条直直的白链,伴着闷雷般的声响,缓缓移来。</p>  <p class="ql-block">潮水涌进速度大约每小时二十几公里。我们开车追潮,又在不同地方看潮。正南方和东方的两条白练渐渐相五逼近,交叉成人字,江面出现美丽的波纹。(这时无人机拍最好)</p>  <p class="ql-block">江底有个丁字坝,潮水碰到它被激荡回来,下层向前涌,上层反向回,形成回头潮。上层被抬高似蛟龙抬头,又称龙头潮。潮头与江岸垂直就可看到各种不同的潮形。若潮头与江岸成一定角度,潮头碰岸时,就出现冲天潮。</p>  <p class="ql-block">一天两次涌动。白天的称为潮,晚上称为汐。一般每月初一至初五,十三至十七都会出现,只是大小不同。到西北风一起,就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盐官潮乐之城是一座集历史底蕴、音乐文化与美食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御码头。乾隆七次下江南,有四次在这里下船。</p>  <p class="ql-block">住在陈阁老府上。</p>  <p class="ql-block">盐官潮乐之城,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这里保护并修缮了古街、古树、古巷,同时复建了盐务秤坊局、盐乐坊等历史建筑,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繁华古城。</p>  <p class="ql-block">孔府学堂</p>  <p class="ql-block">金庸书院。</p>  <p class="ql-block">王维国故居。耕读人家的江南庭院朴素,恰如“大师”风骨。方形几案、红木太师椅、山水中堂、匾额、对联、瓷瓶、花插……厅堂“中国味”浓郁,与“国学”气质相称。据记载,王国维在此住了13年。</p>  <p class="ql-block">宣德门酒店座落在潮乐之城中,住在其中如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盐官的美食也很有名,如传统的海宁缸肉、乾隆宴球,以海宁本地食材为主,融合之江一鲜,用料上乘,制作考究,为游客呈现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佳肴。</p>  <p class="ql-block">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都是不同的。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凝结一切。文人、佳作、钱塘潮水之间的起承,自有深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