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0年12月,我与几位同事一起登上了黄山,那时候还没有索道,大家都是步行登山。随着海拔的升高,一步一景引人入胜,到了日光岩还看到了少量积雪铺盖在松枝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次黄山之行,从七月、八月至九月,因各种原因一推再推,国庆假期前总算决定下来了。但出发前大家又犹豫了,因为台风外围的影响,天气预报是雨天。“开弓没有回头箭”。那能因天气原因而改变我们的决定,大家立誓即使天气不好也得上黄山。也许雨中登黄山更有一番意境。</p><p class="ql-block"> 队伍中人员岁数虽然差距大,有80岁的老爷,也有壮年小伙子,大家都奔着心目中的黄山。一大早,一群有理想的人,自信心满满,带着上山的行囊,沿着曲折的山路,一步一个台阶,努力向前。</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也是奔六的人,但总是担心八十岁的大叔上山气力不足,总想接过他的背包,可大叔却狠狠地推开我说:“我之前在家乡挑肥料上山也不觉的累,现在就这点东西不算啥!你还是去帮助他人吧!”。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我也相信了他。</p><p class="ql-block"> 天空阴沉、浓雾弥漫,虽然没有下雨,只能看到近处的风景,但都是在云里雾里,大家感觉很失望。还是潘老师说的好:“既来之,则安之;不下雨就是老天对我们的最好安排。”。</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接着路面平坦,不远处云雾朦胧中的一颗松树,它像一个老人向我们伸出手臂,很多人在前面拍照留念,那就是闻名遐迩的迎客松了,据说它是世界上最贵的三棵树之一,树龄1380年,还有专人24小时守护,我们只能在雾中看着,与之前蓝天白云下看到的树,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这次只能将遗憾留在心底。</p><p class="ql-block"> 随着对黄山的好奇与期待,大家沿日光岩方向继续前行,随着高度的上升,天气渐渐明亮起来,云雾缭绕也散去一大半,远处的山峦也清晰了,松树也露出了美丽的身影,在云雾中洗涤,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那是大自然赋予的最美颜色。</p><p class="ql-block"> 每一颗松树都有自己独特的造型,但不管怎样,树枝一律向外伸展,像伸开的翅膀,有的树顶也变成了枝条,似乎是受到重压下不屈不挠中成长的倔强的卫士,它们守护着这一片蓝天,守护着这一片净土。</p><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脊蜿蜒下行,两边出现陡峭的崖壁,可以看到一处绝美松树,它扎根于岩石的缝隙,山谷的风吹着它们的身子,在风中摇曳着,婀娜多姿。</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山梁横穿过山,再沿着抬升的路向上,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而陡峭,我们拾级而上,抬头只能看到的是竟是前面人的屁股,他们在窄窄的一条线向上移动着,步履艰难。两壁之间还夹着一块巨石,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非常震撼。</p><p class="ql-block"> 牵着扶手,艰难前行,我只好在石级边休息,总担心着大叔不能上,可大叔却走到我的前面 ,步履蹒跚地稳健前行,那是他挑肥料时坚定而有力的步伐。爬到了山凹,经过一段陡坡,来到了光明顶,虽然太阳躲在云层里,但天空渐渐明亮,远处气势恢宏,云海茫茫,只有落出一个个小山顶,如海中的岛屿,那又是一副壮观的千里江山图。大家心情也渐渐疏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上,大家非常愉快,从最初的失望到现在心情舒畅,那是对希望的向往和热爱,只有信心十足才能奔赴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