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文系 在湘潭市委党校工作的老父亲的公开讲课稿,作为后辈学子,深感应当加以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故摘抄於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党的指导思想的鲜明特点: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志们:“二十大”党章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概括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刚提出这一概念,就有同志说:“太长了!”还说:“结结巴巴说不准,颠三倒四记不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从大的结构上看,党的指导思想包括三大组成部分: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包含了四个段阶的科学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认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内容的党的指导思想,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党的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当代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符合规律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结论,必然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认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的。第一步,无产阶级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指出,没有第一步,就不可能进行第二步。完成了第一步,就要不失时机地转入第二步,否则,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就不能进行到底。本来,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路线上的斗争。首先,空想社会主义不要第一步,不要无产阶级革命。主张在资本主义社会内呼吁社会主义,试验社会主义。然后,修正主义也不要第一步,不要无产阶级革命。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实现社会主义。二战以后,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者反对第一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自由化。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旗帜鲜明地坚持:第一步,无产阶级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于第一步,无产阶级革命,基本原理是什么?中宣部提出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读原著,我们先读马恩的《共产党宣言》。宣言的第一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宣言的最后一句:“暴力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原文,列宁的原文:“砸烂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悟原理,我们悟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理是:“武装夺取政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伟大领袖毛主席,坚信这一原理,坚持这一原理,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原理。胜利了!奇迹般地胜利了!举国欢腾,举世景仰!毛主席不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深入实践,身经百战。不仅历经了千辛万苦,而且牺牲了六位亲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革命史上,绝无仅有,感天动地。毛主席自己写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志们,何为正道?符合规律的发展就是正道!何为胜利?符合规律的发展就是胜利!关于第二步,社会主义建设,马恩没能实践,列宁实践了。列宁说: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要凭借政权的力量,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随后,列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列宁不仅实践了,而且成功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伟大的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苏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人问:既然列宁实践了,而且成功了,那么,我们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只要学习苏联,“照葫芦画瓢”就行了,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道理何在?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刻阐明了其中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把矛盾论的精髓概括为三句话:1、事物有共性,也有个性;2、共性寓于一切个性之中;3、无个性即无共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什么共性个性?为什么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道理很深刻,字面上难以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例如,人有共性,人的共性是思维。然而,这种思维看不见摸不着。因为共性的思维是抽象的,个性的思维才是具体的。抽象的共性的思维只有表现为具体的个性的思维,才是现实的,才能存在。社会主义也一样,有共性和个性之别。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抽象的共性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的。抽象的社会主义概念只有表现为具体的个性的社会主义形式,才能存在,才有生机,才能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平同志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命题,完全正确!意义深远!功不可没!同样是符合规律的发展。可见,当代中国,从新民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按照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进行的。这个符合规律发展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结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然也是一脉相承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在党的指导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这条红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条红线,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性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事实的确如此:在我国革命中,毛主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在我国建设中,毛主席又鲜明指出:“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结合起来。”可见,毛泽东思想是坚持“相结合”原则的光辉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化大革命”之后,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重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反复强调“相结合”,计有几十次之多。甚至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可见,邓小平理论坚持“相结合”红线,自始至终,坚定不移!“三个代表”怎样体现“相结合”呢?众所周知,我们党的党章,历来有不可或缺的三个内容: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根本宗旨。这三个内容,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党的建设上的体现。把三个内容时代化,又把时代化了的三个内容整体化,就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换言之,把党的性质的时代特点、党的指导思想的时代内容、党的根本宗旨的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三个代表”同样坚持了“相结合”的红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科学发展观有四个层次的内容:①第一要是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毛主席《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都讲了展。小平同志讲发展,而且说“发展就是硬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②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的需要是以人为本,毛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体现了以人为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强调按比例发展,“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每个部类内部按比例发展。按比例发展,就要全面;按比例发展,才能协调,才能持续,才能再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毛主席讲得最多、讲得最全面。可见,科学发展观既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同样坚持了“相结合”的红线。同志们,必须注意的是,“相结合”的原则,是两者结合,缺一不可。一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边是本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是,二十世纪末,出现了“调包”现象,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换成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垃圾。造成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后果。仅就苏联而言,从1982年11月到1985年3月,三位总书记接连逝世。从勃列日涅夫到安德罗波夫,到契尔年科,不足三年时间,死了三位总书记,换了三届总书记。有人说,年年开追悼会,年年开党代会。这种情况,领导层都在思考:总书记接连逝世,影响政局稳定,应当推选一位年轻的同志接班。政治局会议,环顾四周,戈尔巴乔夫最年轻。“就是他!”会议形成了共识。戈尔巴乔夫毫无异议地当上了总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戈尔巴乔夫何许人也?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者!他背离马克思主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积极鼓吹民主社会主义。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戈氏改革新思维,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民主社会主义;一本是《未来世界和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国家鼓吹民主社会主义。1985年上台,大权在握,不遗余力地推行民主社会主义。他接连采取了五个步骤:第一步,修改宪法第六条,改苏联共产党领导为多党制;第二步,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搞瑞典模式;第三步,实行总统制,向苏共中央夺权;第四步,实行市场化和私有化;第五步,背着苏共中央、背着最高苏维埃,召开“9+1会议”,提出新联盟条约草案。五个步骤,苏共失权,苏联解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变化的原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戈尔巴乔夫背离马克思主义,推行民主社会主义,是苏共失权,苏联解体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时高时低,时隐时现,反复冲击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阵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有的人,有的媒体放出风来,说什么十八大会放弃毛泽东思想、放弃共产主义理想。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将更名为中国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十八大刚一闭幕,当选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立即举办了新一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研讨班。习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坚决排除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干扰。2016年,又出现中央党校的王长江事件。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授课中,公然污蔑马列主义,诋毁毛泽东思想,污化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鼓吹民主社会主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针对中央党校发生的乱象,习近平同志作了四点指示:1、这样的问题在党校不能发生;2、党校信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如果党校不姓党了,那党校就没有必要存在了。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4、领导干部到党校培训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大家向中央看齐。“队形看齐比较容易……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看齐就不那么容易了。”可见,习近平同志政治坚定,旗帜鲜明地排除了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干扰,坚定不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国际“共运”面临“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向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历史证明,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志们,我们先说句套话:客观世界不断变化,社会实践不断发展。我们常说的这句套话,既是唯物论,也是辩证法。这就是“时”。既然客观世界不断变化,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必然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全面性的时代课题。是每一个新阶段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革命导师运用辩证唯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揭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规律。但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处在他们当时的时代,具体回答几十年后甚至百多年后的今天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没有坐过飞机,列宁没有穿过“的确凉”,毛主席没有用过手机。在当时没有这些新技术的情况下,不可能具体回答这些新技术领域的新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谋求新发展,必然得出新结论。这些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与时俱进。历史的确如此。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面临着进行怎样的革命和怎样进行革命的时代课题。毛主席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正确回答成功解决了这一课题: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前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后者用“和平赎买”的形式。毛泽东思想写上了党的旗帜,党的指导思想第一次与时俱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面临着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全党全国人民,经过不断探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这一课题,邓小平理论写上了党的旗帜,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面临着建设怎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全面先进的党:经济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思想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政治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写上了党的旗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结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等,日益凸显。我国面临着需要怎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胡锦涛同志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总结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写上了党的旗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新时代的显著标志。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落后的局面发生了根本变化,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一些行业由生产不足转为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种情况,与人民群众更高更全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社会主要矛盾。我国面临着坚持和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系统地回答了这个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增添了新的科学内容,再一次与进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全面、最前沿、最切合当前实际和时代特征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习和落实这一思想,我们应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围绕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的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把握精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三、深刻领会主要内容:10个明确,14个坚持,13个方面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十大”报告指出,10个明确,14个坚持,13个方面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造就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一鲜明特点,彰显了我们党始终沿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开辟的社会主义方向,永不停顿、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和勃勃生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点,究竟说明了什么关系?说明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内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谋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求继承。没有继承,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改旗易帜。其结果,必然是亡党亡国!没有发展,就意味着停顿,意味着落后挨打。其结果,同样会亡党亡国;只有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凝聚和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