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齐鲁平原到雪域高原米林,八千里的跋涉,被五小时的航程悄然折叠。舷窗外,熟悉的山川渐次矮去,化作云海边缘一抹淡影;广袤的华北平原隐入苍茫,连天际的流云也低垂如触翼而行。当双脚踏上海拔三千米的凉意土地,呼吸间沁着清冽与寂静,才真正懂得:雪域不是远方,而是心灵即将安放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米林的风,总裹着酥油茶的暖香。初闻时带着异域的陌生,可多吸几口,那奶香与茶香交织的气息,便如细流漫过心田,悄然酿成久违的亲切。藏族同胞的笑容,不从嘴角开始,而自眼角的褶皱里漾开,像高原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清澈而温厚。他们说话时语调起伏如溪水绕山,不疾不徐,却字字落得踏实,落在耳中,也落进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动容的,是米林的干部们——竟无半分“官气”。衣着朴素如邻家兄长,言语平实似拉家常。见了我们这些“外乡人”,先伸手紧握,再轻拍肩头问好,那份熟稔,仿佛不是初遇,而是久别重逢的故交。谈起果蔬灌溉的难题、畜牧防疫的细节,或是雅下水电项目物资运输的时效,他们从不用空话搪塞,而是捧着图纸、拿着方案,与我们蹲在田埂上、守在仓库旁,把问题掰开揉碎,将对策落到实处。这般热忱务实的作风,纵我走遍南北,亦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鲁商产业园矗立于高原之上,钢筋铁骨间透着齐鲁的刚毅——一侧连着绿意盎然的果蔬大棚,山东品种的番茄、青椒饱满鲜亮;一侧牵着牦牛与藏香猪养殖区,牧民们跟着山东技术员学科学饲喂;仓库区更是繁忙,建材、设备分拣打包,正待运往雅下水电工地。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也映着产业链上奔忙的身影,仿佛把山东的实干精神,一砖一瓦搬上了雪域。园区里,山东话的爽朗、藏语的悠扬,夹着川音的轻快、豫调的醇厚,交织成一片协奏的乐章。种棚人、养殖户、调度员操着不同乡音,却朝着“保障供应、共促发展”的目标齐心前行;商贾来自五湖四海,却在此寻得共同的热望,连空气都弥漫着并肩奋斗的劲头。</p> <p class="ql-block">我曾见惯内地招商的场景:官员高坐,企业躬身递材料,言必称“领导”,行必称“汇报”,隔着重重无形的墙。可在米林,干部们总往大棚里钻、往养殖区跑,拉着企业家围坐甜茶旁,聊温控细节、谈保险政策、议运输路线。他们眼里有作物的长势,掌心有对接项目的薄茧——那份把客商当家人、把产业当家事的真心,远比任何优惠政策更动人,也更长久。</p> <p class="ql-block">藏族同胞的包容,是刻在骨子里的智慧。他们从不因我们来自远方而疏离,反倒以最炽热的方式接纳、融入。初建果蔬大棚时,乡亲们主动来翻土搭架,跟着农技员学疏花疏果;引进新品种,老牧民毫无保留地传授高原养殖经验;雅下水电物资遇暴雪受阻,是村民牵着牦牛踏雪开路,将物资稳稳送达。一位老阿妈常送来酥油茶,望着棚中红彤彤的番茄,用生涩的汉语笑着说:“你们来,我们的日子也更甜了。”茶味微咸,却暖意直抵心间,甜得让人眼热。</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民族团结一家亲”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日复一日的并肩劳作。藏历新年,汉族技术员帮藏族养殖户检修圈舍,青稞香里回荡着养殖计划的讨论与笑声;春节来临,藏族同胞邀我们去大棚采摘新鲜蔬菜,一起包饺子、跳锅庄,舞步踏响的,是不分你我的欢愉。学校的孩子们,既用藏文书写高原的传说,也用汉语吟诵唐诗的韵脚;既会唱悠扬的山歌,也懂得番茄如何种得更红更甜——不同的语言在此交融,不同的文化在此共生,如同高原的格桑花,各自绽放,却共绘一片绚烂。</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米林,星空低垂,仿佛伸手可触。立于产业园楼顶远眺,雪山披银,果蔬大棚的保温灯、养殖区的巡夜灯、仓库的装卸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里,藏着无数关于坚守与协作的故事。我忽然明白,为何这四千公里外的土地,竟能让我生出“故乡”的眷恋——不因地貌相似,而因我们曾一同播下种子、守护牲畜、保障工程,心贴得如此之近;不因风俗相同,而因每一份付出都连着彼此的生活,情融得如此之深。</p> <p class="ql-block">鲁藏的协作,若止于一纸协议,不过是档案柜中的几页文件。可当山东的农业技术落地西藏沃土,当齐鲁的养殖经验适应高原气候,当内地物资支撑起雅下水电的建设,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此并肩奋斗、互帮互助,便筑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这丰碑上,刻的不是冰冷的姓名,而是大棚里的收成、圈中的牛羊、工地上的一砖一瓦;记的不是虚名,而是一段段“你帮我、我助你”的深情厚谊。</p> <p class="ql-block">或许终有一日,我们这些“外乡人”将重返齐鲁。但米林的山、米林的水、米林的人,还有我们共同种下的果蔬、养壮的牲畜、保障的水电项目,早已深深刻入记忆,成为心底无法割舍的牵挂。四千公里的距离,丈量出的从不是地理的遥远,而是心灵的贴近——原来故乡从不限于一方水土,只要有真诚相待、携手同行、共同奋斗的地方,哪怕在雪域之巅,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处。</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风依旧凛冽,却吹不散各族儿女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这份跨越千里的产业情、民族情,会如雪山下的溪流,静静流淌不息;也会似高原上的阳光,永远明亮而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