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睦南关、友谊关,关关都有故事。

刘延伦

<p class="ql-block">  友谊关是由“镇南关”、“睦南关”、等历史名称演变而来。它坐落在广西凭祥市的中越边境线上,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b>  友谊关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还在使用的真正意义上的边关,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b></p> <p class="ql-block">  友谊关始建于汉朝,汉初称雍鸡关,后历经多次改名,有界首关、大南关等称呼,明初改为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命名为友谊关。</p> <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到这里游览打卡,眼前所呈现的,“雄关漫道古炮台,碑文古墓记大捷”,非常震撼,对发生在边关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p> <p class="ql-block">  <b>镇南关:</b>铁血铸就的“南疆长城”。1885年3月,法军侵犯镇南关,清朝名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领清军奋勇杀敌,取得了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这是晚清对外战争中的唯一一次大捷,不仅让镇南关威名远扬,也促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p> <p class="ql-block">  这里海关楼前的炮台,至今陈列着当年缴获的法军头盔和步枪,仿佛在嘲笑一切试图叩关的侵略者。那时的镇南关,不愧其名“镇守南疆”的雄关。</p> <p class="ql-block">  1907年,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此发动镇南关起义,并亲自拉响了反清第一炮。此次起义虽最终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  <b>睦南关: </b>建国初期中越“蜜月期”的和平关。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9军挺进凭祥,将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12月11日也因此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庆日”。</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党委、政府上报中央重修镇南关。毛泽东主席指出,镇南关是历史名关,重建关楼是好事,但关名必须改。</p> <p class="ql-block">  并强调时代不同了,再用个"镇"字就不妥当了。我们共产党人主张大小国家平等相处,友善和睦。关那边的越南是我们的友好邻邦,我看镇南关这个“镇”字要改换掉。</p> <p class="ql-block">  于是,1953年,镇南关改名睦南关。关名的一字之差,有着天壤之别。越南胡志明主席得知后,当即在越南《人民报》上,发表了一首题为《只改一个字》的诗,赞扬镇南关改名。</p> <p class="ql-block">  <b>友谊关: </b>为增强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及两国边民的团结而命名的关。1965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并于3月5日举行了盛大的改名仪式。新的关名“友谊关”三字,由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所题。</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出友谊关参加抗法援越;60年代参加抗美援越,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兄弟友谊,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的无私支持。</p> <p class="ql-block">  然而,历史开了个大玩笑。当越法战争及越美战争之后,同志加兄弟的越方却背信弃义,枪炮对准了关内。于是,就有了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于是,就有了老兵说,友谊关下换来的,并不都是鲜花和友谊。战争也换来了友谊关口的关闭。</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友谊关,已是国家4A级景区。游客们举着手机在关楼前拍照打卡,商贩们叫卖着越南咖啡和红木工艺品。口岸大厅里,中越边民手推肩扛着、满装货物的行李箱来来往往,这里已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p> <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关楼的二三层展厅里,黑白照片和文字记录的中法战争,和1979年的那场自卫反击战,都是血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b>看过一篇文章,有这样一段文字很有观点,文中说: “历史在这里呈现出诡异的双重性,经济上,它是连接东盟的“甜蜜之关”;情感上,它却是老兵心中的“镇南关”。或许,这座关隘最宝贵的遗产,正是它那充满矛盾的名字:既承载着对和平的期许,也铭记着历史的教训”。</b></p> <p class="ql-block">  来友谊关旅游打卡,看看友谊关关楼和陈毅的题字;参观连城要塞遗址、法式建筑楼、古炮台遗址、关楼展厅所展示的古关文物资料;参观友谊关历史长廊、逛逛南疆第一街。或许,你会对这座两千余年的古关,增添一份厚重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美篇摄影、文字、制作: 刘延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