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 深耕教研启新程——记费县小学科学新教材“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

<p class="ql-block">  秋风和煦,教研正浓。9月28日,在费县第五中学举行了“小学科学新教材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各学校科学教研员,三年级科学备课组长、小学科学翟正松名师工作室成员七十余人参加了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一篇章:同课异构,匠心独运展风采</p><p class="ql-block">课题聚焦:《桥上的伸缩缝》</p><p class="ql-block"> 一座桥,一条缝,背后蕴含着固体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如何让抽象的知识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两位老师用精彩的课堂给出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教研员团队的王慧老师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探索精神。她以“桥面为什么有缝?”这一生活问题导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模拟实验(如使用不同材料铁球和塑料球观察温度变化下的伸缩),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火花不断迸发。</p> <p class="ql-block">  名师工作室团队代表公绪东老师则展现了逻辑严谨、层层递进的教学风格。他精心设计的阶梯式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他的课堂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彰显了科学课的深度与广度。他巧妙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鸡蛋如何更好剥皮,拓展了很多固体热胀冷缩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回归到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这两位来自教研员团队和名师工作室团队的老师是我们小学科学“新教材,新课堂”的践行者和引路者。同一课题,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却同样践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章:专题讲座,高屋建瓴指方向</p><p class="ql-block"> 课堂余韵未消,全体教师齐聚报告厅,聆听由科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翟正松校长带来的专题讲座 《如何上好科学课》。</p> <p class="ql-block">  翟校长从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出发,结合两节展示课的亮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优质科学课堂应具备的要素。</p><p class="ql-block"> 讲座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案例,为老师们如何构建高效、有趣的科学课堂指明了清晰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第三篇章:分组研讨,思维碰撞促提升</p><p class="ql-block"> 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县教体局科学教研员胡春华主任指导科学教师们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果学生的回答与预设不相符怎么办”“反思评价环节该如何处理”等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分享感悟,困惑在交流中消解,策略在碰撞中生成。教研员和名师们也深入各组,参与讨论,给予精准点评和指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胡主任在总结中强调,教学应始终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教材为基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并激发其思维表达,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而不是让学生来配合老师“教”。</p> <p class="ql-block">第四篇章:入校指导,精准把脉助成长</p><p class="ql-block"> 研讨意犹未尽,入校指导环节紧随其后。胡主任带领教研员团队的张艳主任和王丽华主任深入第五中学小学科学实验室,先是了解老师们在使用新教材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困惑,并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接着查看了老师们的实验操作情况,然后对学校科学教研组的日常工作、教学常规、书头案备课等进行了一对一的细致把脉和精准指导。这种“接地气”的指导方式,针对性强,为科学教学的精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活动尾声:深耕不辍,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 此次“新教材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更新。它为我们呈现了科学教学的多样性与可能性,激发了科学教师对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相信在全体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科学教育之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教研,我们永远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