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 生 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图/李俊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凡天下人,都有个唯一属于自己的节日——生日。1944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公历1944年9月26日),我出生于河北省曲周县胡近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后期,日寇在我村西边五里路的七岔路村,修建炮楼,三天两头到村抢掠烧杀,又逢災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日寇进村的消息一传出,全村人都要逃到村外漫天野地里,躲避祸害。听父母讲,出生后没几日,襁褓中的我,曾一次次的在母亲怀抱中,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故仿族兄名金字起首,赐乳名为“金挪”,昵称“挪得”,殷切期望我,越挪越好,不再颠沛流离,遭受苦难。一个挪字,伴随我后来“走南闯北八方行,一蓑烟雨任平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与奶奶同一天生日,童萌时,每到此日早晨,奶奶便会将我叫到她居住的家院,在她狭小阴暗的做饭屋里,与奶奶一起过生日。奶奶把已经蒸熟的鸡蛋,递到我手里,嘱咐我,不要声张,悄悄吃。因当时父亲哥仨已分家,我堂兄弟七个,奶奶与我伯父同住一院,没有再多的鸡蛋,给其他孙孙分享。奶奶赐予的生日鸡蛋,干面细甜,爱心满满,没齿难忘。记事后的我,又从爷爷奶奶父母叔伯口中得知,日寇伪军和土匪危害社会,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祖父的哥哥,我的堂祖于一九四二年八月九日,被入家抢劫的日寇枪杀,年仅四十一岁,我的伯父曾被进村勒索财物的日伪军,严刑拷打,往口中灌辣椒水。日伪军,曾窜入我叔叔家,用刺刀在我婶婶眼前晃动,吓得婶婶浑身哆嗦,因惊恐患病终生。本村伪军汉奸李玉坤,认贼作父,曾持手枪,追杀回村探亲的我八路军战士,追了三条小巷未能得逞,惊恐万分。冀南抗日英雄荣林娘的牺牲与李玉坤的告密有关,一九四五年十月,被我抗日政府枪决镇压。在日伪匪災横行的年代,我村曾发生过人吃人的惨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少年时期,曾经历过土改,建国和抗美援朝,节庆喜事连连。至今记得,经土地改革后,分得土地的本村父老乡亲,曾经敲锣打鼓,绕村扭秧歌表达喜悦之情。“锵锵,其锵其,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分土地!”朗朗歌谣,传唱在街头巷尾。而建国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等重大节日,村里人都曾举办庆祝活动。给少小的我,留下故乡父老爱党爱国的美好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六二年秋,盘踞在台湾的蒋匪邦,乘三年困难时期,妄想窜犯大陆。祖国紧急秋季征兵,“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在父母亲的支持下,我毅然应征入伍,尽保家卫国的义务。为福建前线补充兵员,从此开始了十三年的军旅生涯,天津渤海海防线,曾留下战友和我巡逻的足迹,著名的解放桥上,曾有过我的哨位。当时士兵津贴每月六元,生活费四角二分五,早餐窝头稀饭,中餐大米饭,晚餐馒头,老三顿。生日当天只有自己知道,默默叨念着度过,更加思念故乡和亲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转业到一县城工作,与老伴的月工资,仅有八十八元,上老下小,家居农村的父母,口粮不足,需要接济。我们省吃俭用,把购粮证上的粮食,买回送家,聊补无米之炊。生活拮据,没心思过生日。考虑到儿子与我同一天生日,故在当天,全家五口到县城照相馆合影,以志纪念。每当看到生日拍的五口全家福,都会想到艰难困苦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尤其是广大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长期困扰的吃饭问题,才得到逐步改变。与弟弟分家时,我继承了父母亲的二亩责任田,辛勤耕种后,年年都有好收成。从此吃上了白馒头,穿上了新衣服,吃饱穿暖,全家喜欢。再也不用担心父母吃饭问题了。此时,我的孩子也渐渐长大,学有所成,相继成家立业。我和老伴的工资待遇也逐年提高。随着房改的推行,享受到单位给予的一大笔买房补助,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日的规格也相应提高,时而举家到饭点搓一顿,在孩子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尽享天伦之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后,我与老伴的养老金逐年递增,不劳而获,绰绰有余,身体健康,尚能自理,知足多多。生日将至,在外地工作的子孙亲人,纷纷留言,问询今年生日如何安排,纷纷表示要请假回家给我过生日。考虑再三,我留言答复如下:谢谢子孙们的生日问候,爱心切切,孝顺殷殷领了。但生日也要与时俱进。你们上老下小,又要上班,能把自己的小家过好,把工作干好,让我放心,就是最大的孝,最纯的顺,就是最开心的生日祝贺。而我们自珍自爱,自理自决,不用子女照顾,就是对你们的支持关照。各自保重,顾好小家,就是对大家的贡献,对父母的最大安慰。万不可兴师动众,车马劳顿,赶回家为我过生日。以后的生日要返老还童,简约易行,都不必回来,各取方便吧!我的安排如下:早吃翻身饼,午饭长寿面,晚用煮鸡蛋,自制自助餐。勤能补拙笨,身心自得安。各在各家贺,家群可留言。至嘱牢牢记,孝忠可两全。生日今胜昔,回忆入美篇。字字言由衷,切望能照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生日历历,带着时代的气息,缭绕于心,一吐为快。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知恩图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爷爷奶奶曾经居住过的老房子,至今犹在。儿时爷爷奶奶在此给我吃鸡蛋,过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父亲遗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与我和胞弟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六零年秋,我中考准开证上用过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六六二年秋,应征入伍后,在部队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生日时的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学兄范洪宝的留言:识石战友:作为您的同代人同代兵同乡,我俩的出身,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经历,有太多太多相似之处。读您的肺腑之言,感同身受,几欲泪垂。谢谢识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