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洼和知青的故事(小说)

侯永生

<p class="ql-block">第三十四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璞玉跟董万杰他们培育的红薯秧终于可以出苗了。董万杰说,出了苗的薯秧不能久放,超过三天再种就不好活了。队长董贯平说,万杰叔,您老放心,明天我们就去村北那块儿沙土地,力争用两天时间,把这些薯秧都种上。他说的“沙土地”并不是纯粹的沙土,而是略带沙性的土壤。这样的土地,很适合种植红薯、土豆、花生等根茎类农作物。</p><p class="ql-block"> 村北那片沙土地,地势比较高,机井不能直接浇水,要把水先抽到地东边的水坑里,再用人工挑水浇到地里。栽植红薯秧也是一种比较麻烦的农活儿。先要培出垄儿来,把薯秧栽到垄儿上,再给新栽的薯秧浇水。</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董万杰和郑璞玉都去了村北那块沙土地。郑璞玉看到,好多社员都是挑着水桶,拿着锄头去的。他们知青没有水桶,只能拿着锄头去。到了那块沙土地,队长董贯平说,咱们先在垄上把薯秧栽好,然后再浇水。薯秧在马车上,到那儿去那。说到这儿,他看了看郑璞玉他们,这样,你们知青跟着振超叔和董三江,先看他们怎么栽薯秧。郑璞玉看到,董振超用锄头在垄上一个挨着一个地刨坑,坑不深,只刨一下就行了。董三江呢,把手里拿着的红薯秧放到坑里,放薯秧的时候下半根要平放,然后用土盖住。薯苗部分不能盖土,要露出十几公分。两个人的动作非常娴熟,连贯,可以说配合默契。</p><p class="ql-block"> 何婉萍看了一会儿,觉得她们也能干,就对乔文怡说,我刨坑,你栽薯秧怎么样?乔文怡回道,没问题。哪知,看着很容易的事儿,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何婉萍抡起锄头刨坑,可是那锄头并不那么好使唤,虽然垄上的土比较松软,但是要用锄头准确地刨出坑来,首先要会使用锄头。不会使用锄头,不但刨不好坑,还容易刨到自己的脚。乔文怡呢,别看就那么一放,一埋土的动作,同样也是做不好,不是薯苗露高了就是浅了。</p><p class="ql-block"> 看到两个女知青栽薯秧的样子,董万杰走了过来。他说,丫头们,然后又把其他几个知青叫了过来。用锄头要前腿弓,后腿绷,腰力和臂力要配合好。说着,他做起了示范动作。几个知青跟着董万杰学了一会儿,再用锄头就感觉好多了。栽薯秧要这样,董万杰又说,你们看,把薯秧横着放到坑里后,右手在薯秧的差不多一半处把秧苗立起来,左手开始埋土。如果感觉薯秧露出的低了就往上提提。这样栽下的薯秧成活率比较高。</p><p class="ql-block"> 正说着,董三河凑了过来。他本来想找女知青李慧,对她进行“单独教练”,但是让他爹看见了。董万杰瞪了他这个小儿子一眼,你快去挑水浇薯秧吧!也就在这时,队长董贯平说道,年轻的社员们都去水坑里挑水浇薯秧。郑璞玉和徐哲都说,我们也去。到了那个大水坑那儿,两个人分别抢了两个女社员的水桶,开始挑起水来。</p><p class="ql-block"> 要论起挑水,郑璞玉可不怵头。那时儿,他们家住的是单位的家属院,几十户人家,只有一个自来水龙头,在那接水的经常要排队。为了能够随时用上水,几乎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大水缸。郑璞玉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家里的水缸挑水。开始只能挑半桶,就是半桶也是歪歪趔趔,前后两个水桶轮流着磕地。过了有那么一两年,他就能挑两个满桶了,也不再往外洒水了。</p><p class="ql-block"> 徐哲从水坑里把两个水桶打满,对郑璞说,郑代表,敢跟我比赛吗?郑璞玉哪能示弱?比就比!你说怎么比吧?徐哲说,半个小时之内,看谁挑的多。郑璞玉望了望沙地的北边,说道,咱们都往北头挑,谁也不能把水洒到半道儿。队长董贯平听说两个小青年要搞比赛,也凑了过来。他说,最西边那两垄给你们留着,看你俩谁挑水多。徐哲朝还跟着董万杰学栽薯秧的乔文怡喊,小乔,乔文怡!乔文怡听到喊她就跑了过来,什么事儿?徐哲说,你给我们看着下手表,我和郑代表比赛挑水,半个小时以后喊停。乔文怡感觉这事儿挺新鲜。她不由想到了她们在高中时到农村学农时的一件事儿。</p><p class="ql-block"> 那是上高中一年级的下半年,学校组织她们去保府西边的一个村学农。那天下午,队里让她们这些学生娃去一块地拉犁。拉犁时,她们也分了组,郑璞玉带着一个组,徐哲领着一个组,并且搞起了劳动竞赛。在竞赛中,郑璞玉带头唱起了《打靶归来》,大家也都跟着唱起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mi sao la mi sao,la sao mi dao ruai,愉快的歌声满天飞……”这首歌由于曲调铿锵,歌词欢快,在文革前非常流行。然而,文革期间唱得却少了。这会儿他们到了农村,在广阔的田野中以为可以放纵了,就毫无顾忌地大声唱起来。</p><p class="ql-block"> 就在他们越唱越起劲儿时,忽然,带队的周老师跟着村里的康书记来了。离着老远周老师就挥着手喊,别唱了,别唱了!郑璞玉他们不知道为啥,停止了唱歌和劳动竞赛。康书记说,这首歌不能唱!徐哲问,这首歌有什么问题,为啥不能唱?康书记说,这首歌的歌词有问题。“红太阳”怎么会“日落西山”呢?郑璞玉听了心里一惊,他想,这要真给你上纲上线,那可是大事了!他没敢再吭声,只是徐哲悄悄嘀咕了一句,人家说有问题,那就别再唱了。为这事儿,郑璞玉还做了检讨。</p><p class="ql-block"> 这会儿,乔文怡看了看手表,说道,现在是九点四十,你们开始比赛吧!听到乔文怡的话,郑璞玉和徐哲几乎同时挑起了水桶。郑璞玉一边挑着水桶跑还一边喊,来呀,弄个小高潮儿!其他的社员看到了,也跟着起哄,好,来个小高潮!队长董贯平趁势利导,大声说,人家小青年都搞起了竞赛,咱们还看什么热闹?一起干呀!在郑璞玉和徐哲的带动下,社员们你追我赶,劳动效率大幅提高。</p><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以后,乔文怡宣布比赛结束。董贯平看了看郑璞玉和徐哲挑水浇的地,大声说,我宣布,郑璞玉同学和徐哲同学的比赛不相上下,打了个平手!社员们都欢呼起来。郑璞玉自己清楚,徐哲确实略胜自己。董贯平这会儿又说,咱们的薯秧已经栽种得差不多了,还有一点,咱们再加把劲儿把它们栽完。我看这天气要变,估摸着,再有一两个小时会有大雨,栽完了咱们赶快撤,让老天爷给这些薯秧浇水吧!</p><p class="ql-block"> 听了董贯平的话,徐哲低声对郑璞玉说,队长怎么就知道一两个小时后会有大雨?这才五月份,能有多大的雨?郑璞说,咱们生产队有几个“神人”,其中就有万杰叔和董队长。据说,董队长天生具有预测天气的本事,比天气预报还准。他说有大雨,那就八九不离十。</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不到一个小时,天空就开始乌云密布。这会儿,剩余的那些薯秧也栽种完了。董贯平说,大家快点收工,这雨最多半小时就会下来。郑璞玉招呼徐哲,咱们快走吧。徐哲看了看乔文怡,见她跟何婉萍,李慧几个女知青已经走到了前面。郑璞玉笑着说,人家都走了,咱别愣着了。徐哲也不好意思笑了,咱们也走。这会儿董三河也叫,快走呀!</p><p class="ql-block"> 郑璞玉和徐哲跟着董三河刚跨进屋门,大雨点子就落下来了。徐哲说,真神了,说几点下就几点下。董三河伸了伸大拇指,说道,在这方面,我贯平哥就是神人,不服不行!这时,在家轮流当厨的周淑娟已经把中午饭做好了。董三河问,做的什么好吃的?周淑娟腼腆地笑笑,还有啥?蒸窝窝头,熬白菜粉条。郑璞玉对董三河说,怎么样,尝尝我们的知青饭吧?董三河直摇头,不了,我去我爹那儿吃。</p><p class="ql-block"> 看董三河戴着一顶草帽出去了,周淑娟说,郑璞玉,你们先等下,我去叫何婉萍她们。周淑娟比较古板,她不像别人管郑璞玉叫“郑代表”,而是直呼其名。还没等郑璞玉回答,徐哲就说了,下雨呢,我去吧!郑璞玉朝周淑娟挤了下眼,说,徐哲有伞,让徐哲打伞去吧。</p><p class="ql-block"> 等人都到齐了,郑璞玉说,咱们一边吃饭,一边商量个事儿。现在,国家给咱们插队知青的粮食和食用油都到了。每月45斤的定量虽然不少,但是粗粮多,细粮少;主食多,副食少。咱们这个年龄正是能吃能喝,长身体的时候,长期缺少副食也不行。咱也不能总吃白菜,土豆和粉条,还是要想办法改善伙食,吃些肉类和鸡蛋。何婉萍插话说,谁不想多吃点肉和鸡蛋,问题是去哪买?拿什么买?李慧也说,是呀,在村里有钱也买不着。</p><p class="ql-block"> 郑璞玉笑了笑,这个事儿我跟带队的闫科长反映过,他告诉我,国家没有给知青的零花钱,也就是说,咱们知青和当地社员一样,只挣工分,不挣工资。要想有零花钱,除非等到秋后生产队的分红。但是,能不能分到红,能分多少,就要看各生产队的经济状况和本人出工的情况了。眼下,你们插队知青要想改善伙食,把生活搞得好些,就要自己想办法。据我所知,咱们公社有一个小的屠宰场,就在供销社的后面,每星期杀一头猪,对外出售,六毛钱一斤。你们可以去买点。钱嘛,大家凑凑。临来的时候,家里肯定都给了一点零花钱。</p><p class="ql-block"> 听郑璞玉说到这儿,正在喝小米粥的乔文怡把碗放下,看了看在座的几位,我提议,咱们每个人每月出一块钱,用于买肉和鸡蛋。李慧第一个表示赞成,何婉萍,周淑娟,徐哲也说同意。郑璞玉又说,我提议,让周淑娟管理咱们的账目,就是说,咱们每月出的钱都交给她,让她负责采购和管账。何婉萍朝郑璞玉笑了笑,咱们的郑代表太会知人善任了。淑娟人稳重,心思细,非常合适。其他几位也都赞成。周淑娟还想推辞,徐哲说,大家对你这么信任,你就干吧。周淑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表示,那我就试试吧。</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好消息,郑璞玉继续说,闫科长告诉我,国家给咱们插队知青的安家费已经下来了,每个人五百块钱。乔文怡高兴地拍起手来,太好了,那咱们要成富翁啦!李慧说,恐怕到不了咱们手里吧?郑璞玉用手指了指李慧,开玩笑道,还是李慧聪明,一语中的。闫科长说,安家费由公社和大队统一使用,只用于给知青建设集体宿舍,也就是所谓的“知青点”。徐哲问,咱们的知青点准备建在哪里?郑璞玉说,这个还没定,反正出不了北洼村。闫科长还说,“知青点”建好后,大队要配备一名炊事员,专门负责给咱们做饭。听到这个消息,几位都高兴地叫起来,太好了,那就省得咱们自己做饭了。</p><p class="ql-block"> 大家快吃饭吧,都凉了!周淑娟催促说。对,先吃饭,先吃饭。郑璞玉拨拉了几口,把碗里的小米粥喝完。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块钱,递给周淑娟,给,这是我本月的生活费。看到郑璞玉交了钱,徐哲也赶紧拿了出来。何婉萍,乔文怡,李慧也不甘落后,都把一块钱给了周淑娟。郑璞玉说,今天是星期五,正好是供销社屠宰场杀猪的日子。淑娟,一会儿等雨停了你去那看看,要是还有猪肉就买一斤。鸡蛋可以到社员家里去买,五分钱一个。咱们队的董振超,王祖安家里肯定有。说到这儿,郑璞玉看了眼何婉萍,队长家里也有,但最好不要去他家买。李慧笑了,郑代表怕人家不肯收钱吧?徐哲接过话茬,那要去问咱们的何代表了。</p><p class="ql-block"> 好了,郑璞玉说,今天的午餐会到此结束。</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队长董贯平找到郑璞玉,小郑,你跟那谁,王翠去村西的棉花地里打农药吧。郑璞玉听了一愣,心想,怎么让我跟一个年轻的女社员去打药呢?他问,就我们俩个人吗?董贯平笑了笑,说,打药还要多少人?这样,明天早上你就到王翠家找她吧,打药的工具啥的都在她家呢。郑璞玉不好再问什么,回了一句,好吧。</p><p class="ql-block">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